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徐勤 陈君) 近日,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团队顺利完成了江门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肩胛骨喙突骨折内固定术。这是江门首次使用机器人辅助治疗号称“肩关节灯塔”的骨折,发挥了机器人“精准导航”的优势,实现了骨折智能化、精准化治疗,充分降低了手术风险。
23岁的姜先生因意外受伤致右肩部、髋部、小腿疼痛活动受限,被送到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经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右肩胛骨喙突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右胫腓骨骨折,随即转入四肢关节骨科进一步治疗。
该院四肢关节骨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陈元庄介绍:“随着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在科室成熟开展,骨盆骨折、右胫腓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已不是难题。但喙突骨折不一样,喙突是位于肩关节前方的一个比较深的骨性结构,且与肩胛盂连接的骨性通道极狭窄,其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如臂丛神经、腋动静脉等,喙突骨折较为少见,治疗难度相当大,传统手术风险高。”
据了解,喙突上肌肉韧带附力提供三大重要功能。一是提供肌肉(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胸小肌)和韧带(喙肩韧带、喙锁韧带、喙肱韧带和肩胛上横韧带)的附力;二是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性;三是参与构成肩关节前上方悬吊带复合体(SSSC)。传统的手术方式往往需要暴露喙突,会破坏肌肉及韧带的附力结构,医源性损伤的风险也相当高。
另一个难题,则是姜先生的肩胛骨喙突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带动喙突骨折移位,肩锁关节没有复位,喙突骨折处于移位的状态。
根据姜先生的情况,该院骨科医护团队依托智能化手术规划系统,对术中复位、置钉万问安放位置等进行精确测量,设计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并发症。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设计并置入内植入物,把置钉角度和距离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使得复杂、危险部位的内固定术变得更加准确和安全,同时也为患者的功能恢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