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儿童感冒的高发季节。中医理论认为,此时寒邪盛行,儿童体质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那么,在冬季应如何调整孩子们的饮食和起居呢?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黄凤蝶表示,中医预防儿童冬季感冒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调整饮食、适当锻炼、注意保暖、饮食调养和按摩推拿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增强他们的抵抗力,让孩子健康度过寒冷的冬季。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冯晓琳
去寒就温 注意保暖
黄凤蝶表示,进入冬季以来冷空气越来越强,寒意越来越明显,家长要注意的是“去寒就温”,也就是注意为孩子保暖,使其免受寒邪侵袭。做好孩子的保暖也是有讲究的,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及时加减衣服。切莫“重衣温暖”,即给孩子穿太多衣服而“捂出汗”,因为这样孩子反而更加容易受寒。一般情况下,孩子穿衣和大人一样多,或者多一件衣服。家长可通过摸孩子后颈部,有无热出汗或发凉来判断孩子穿衣是否足够,及时增减衣物。建议白天穿一件背心或小坎肩,外出时可给孩子戴上帽子和围巾,减少风寒的侵袭。
二是注意脚底保暖。中医认为“寒从脚起”,冬季保暖工作要从脚部做起。家长应给孩子穿厚实的袜子和鞋子,在家中也要穿鞋袜,避免脚部受寒。注意头颈部、脐部、背部的保暖,这些部位是寒邪容易入侵的地方。睡觉时要盖好孩子的肚子。
调整饮食 适量运动
中医强调食疗的重要性,冬季饮食也讲究“去寒就温”。因此,要保证孩子脾胃暖,杜绝生冷寒凉之品。日常中的寒性食物如梨、香蕉、奇异果、酸奶及一些清润的糖水要少吃或不吃,更不能吃冰淇淋、喝奶茶。此外,冬季可适当进食一些温热的食物。阳虚的孩子可以吃羊肉,温补阳气;阴虚不足的孩子,宜吃鸭肉、兔肉来滋阴养血益气。
黄凤蝶介绍,粥品是比较好的食物。日常可以用糯米、红枣、黑米、山药、芝麻、板栗等具有健脾补肾功效的食物来煮粥,增强身体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注意判别孩子的消化问题。可以通过“十秒判消化”法(每天观察孩子的舌苔是否增厚、早上刷完牙是否有口气、晚上睡眠是否安稳、当天的大便是否正常等)来判别孩子是否有积食,因为温补的大前提是孩子不能有积食。在孩子消化不好的情况下进补,很容易损伤脾胃。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在冬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室内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活动筋骨,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在阳光充足的时候,也可以带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中医外治 强身健体
晒太阳,是除了睡眠外的另一种补养阳气的好方法。中医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晒背尤佳。时间最好在早上10时到11时、下午4时到5时。
冬季孩子的脚底常常冰冷。黄凤蝶建议,无特殊情况下,每周给孩子泡1—2次脚,晚上睡前给孩子泡脚,微微出汗即可,可以起到很好的驱寒效果。一般没有感冒发热的情况下,可用温水或艾叶煮水给孩子泡脚。
小儿推拿手法是一种很好帮助孩子预防感冒的中医外治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温经通络、增强身体免疫力;按揉足三里、捏脊等,可以起到健脾益肾、强身健体的作用。黄凤蝶提醒广大家长,小儿推拿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造成损伤。
此外,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家长们应教导孩子勤洗手、不乱摸口鼻眼等部位,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