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恩平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媒体采访行中,记者走访了横陂镇蓝田村。蓝田村是百年古村,村内保存着一批青砖瓦房、岩石蚝壳小巷,有百年古树、古碉楼,这里的人文、山、水、林、田、海融为一体,呈现着一种乡村原生态的美。横陂镇坚持规划引领,结合蓝田村特色古村风貌,初步梳理形成水乡生态片区、古村古韵片区、渔农研学片区的发展思路,并融入房车营地、太空舱、古村民宿等特色元素,为“镇镇有声、村村有戏”唱响蓝田之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谭锦波
建好民生工程
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投资超7000万元的蓝田水闸重建工程完工,将有效为周边447公顷的稻田提供灌溉用水,为4个村约7000人的日常农业用水、家禽用水和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生态海堤主体建设工程已完工,有效疏通蓝田河水,筑牢防洪屏障,切实改善农耕和生态环境,横陂镇建好民生工程,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蓝田村村民吴女士不住在村里,但现在经常带着一家大小到蓝田水闸观光,在周边野餐,欣赏大自然风光,她发到朋友圈的照片获得不少朋友的点赞。“家乡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以后会多回来看看。”她说。
“以前每到汛期都担心洪水,现在水闸完工了,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而且,新水闸能进一步保障我们的农田灌溉用水。”蓝田村村民吴大爷感慨地说。
近年来,蓝田村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难题。目前,蓝田村路灯100%亮化,村小组均实现了道路硬底化改造,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交通基础。扎实开展存量农房“微改造”,加快推进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新建蓝中村塘坦,为村民农事晾晒和生活休闲提供更好的场地。加大对水边、路边等的安全管理力度,在池塘边、路边增设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安全设施。
用好特色资源
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蓝田村坚持党建引领,重点推进生态建设,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党建+产业+农户”模式,紧贴“民”字做文章,围绕“心”字搞服务,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增强。
蓝田村依托现有6棵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树和蓝田古树公园,持续在村道两旁、古树公园、蓝田水闸周边等“四旁”“五边”植树造林,因地制宜种上黄皮树等具有本土气息的果树,打造“房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乡村人居环境。目前,累计种植树木1100多棵。生态海堤建成后,将陆续种上各类绿植,持续优化一河两岸环境。“现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环境太美了,走在村里感觉心旷神怡!”正在村里散步的村民吴婶对记者说道。
2023年以来,横陂镇投入50多万元升级改造蓝田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平台更加坚实,为民服务质量得到提升。蓝田村配备农家书屋1间、文化楼1栋、篮球场2个、公园1个、健身器材7套,村内卫生站和快递物流点均正常运行,为村民提供便利、贴心的服务。蓝田村定期开展群众性活动,不断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结合“百千万工程”,对宣传栏、宣传标语等进行更新,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把好“经济之脉”
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
蓝田村利用村内数百亩咸围,依托蓝田青蟹养殖基地,以“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探索咸、淡水养殖青蟹的发展之路。同时,与宁波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养殖种类从青蟹扩展至南美白对虾、斑节虾、花虾、鲈鱼等,形成水产养殖生产链,增加水产养殖户收入。
其中,广东蓝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蓝田村水产养殖的龙头企业,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由单一的青蟹养殖逐步向集育苗育种、旅游观光、科研实习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养殖转型,着力打造恩平市高端水产产业园。
蓝田村还结合特色古村风貌,以蓝田水闸、古榕树、古碉楼、蓝田古树公园为切入,融入房车营地、太空舱、古村民宿等特色元素,深入挖掘红树林、古树、古村落、古建筑等资源禀赋,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记者还了解到,近期,横陂镇已与宝德隆旅游公司、珍珠湾海逸阁民宿等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文旅招商对接,争取为蓝田村引入好的旅游项目,打造以“蟹”“鱼”岭南水乡、沿海渔民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以文旅发展促进乡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