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企业每年都要忙于迎接来自镇(街)、生态环境、公安、消防、市场监管、人社、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检查,个别部门还进行每月、每季度频繁检查,企业疲于应付,从而影响了经营发展。但自从江门实施‘综合查一次’工作后,迎检次数明显下降,现在改为1年1次,并一次性提供有关资料,一次性处置发现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精力和迎来送往时间。”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的决策部署,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24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探索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路径,针对经营主体面临的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监管标准不统一等系列问题,统筹推进“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及新业态监管堵点、痛点问题,在提升监管工作效能的同时,最大程度为企业松绑减负,正是落实《意见》的鲜活举措。
文/图 陈敏锐 曾文静
着力理顺跨部门监管职能
工作流程明晰畅顺
近年来,民宿、医疗美容等行业蓬勃发展。而作为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业领域的监管职责边界原来并不够清晰。
为明晰民宿、医疗美容等行业领域监管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的情况,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各监管职能部门,经过反复沟通协调、科学论证,仔细梳理法律法规数百部、法律条文数千条,特别是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监管职责存在争议的情况,结合领域归口、业务相近原则,主动加强与市司法局沟通研判,探索在重点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改革,出台《江门市“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统筹协调28个部门整合监管事项,并在广东省23项事项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拓展“综合查一次”制度的应用场景,编制形成“23+N”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化解部分领域监管职责交叉、“踢皮球”等问题。
同时,按照监管事项划分编印形成综合监管工作流程图以及工作指引235项,明确监管对象、检查比例和频次、法律依据、问题分类处置、执法注意事项等,进一步规范检查行为。
“对外联合+局内综合”整合执法资源
行政成本高效压减
监管力量和监管对象不对等、“人少事多”的情况,是让各行政部门“头痛不已”的难题。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充分整合跨部门和部门跨业务科室监管资源,着力降低市场监管行政性成本。
对外联合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在实施综合监管过程中优化配置行政资源,充分利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基于以关联性、相近性为原则对被检查对象的监管事项进行分析研判,结合系统标记的监管人员业务专长,科学匹配产生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自系统运行以来,检查人员数量比原独自行使检查权平均减少约30%,有效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运行成本。
局内综合方面,市市场监管局以市场监管领域为试点探索本单位跨业务板块综合监管,印发《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管工作方案》,公布第一版15项综合监管事项清单,覆盖食品安全、药械化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价格、计量标准等市场监管全领域,对相关经营主体实施跨科室综合监管,提升跨科室、多事项综合监管能力。
2024年,全市共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93次,涉及燃气瓶充装、食品生产、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旅馆业、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外商投资、非法集资等领域,检查经营主体721家。各部门“综合查一次”协同监管意识明显提升,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千方百计为企业松绑减负
规范检查获点赞
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检查过多、多头执法、执法扰企、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在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中融入“双随机+信用”标准化监管模式,强化信用风险结果运用,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
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对我市存量13万多户企业进行了信用风险科学分类及定期动态管理,并嵌入至“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予以应用。据统计,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对企业开展“综合查一次”监管,可减少重复检查率达60%。
与此同时,在“综合查一次”检查中融入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以教管结合、严控风险为原则,让执法更显温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布实施536项减免责清单,其中免处罚清单355项、从轻减轻处罚清单175项、免强制措施清单6项,涵盖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自然资源、文广旅体等22个行政执法领域。
涉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持续为企业减轻迎检负担,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据12345政府热线数据统计,近三年我市未发生因多部门联合抽查检查扰企或不规范等情形被投诉举报的情况,经营主体在接受实地检查中反馈的总体满意度达97%以上。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统筹推进“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综合监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断深化运用信用监管工具实施精准化监管,及时动态调整监管清单,研究拓展更多监管综合监管事项,通过监管部门的“多联合”,进一步推动实现对企业的“少打扰”,持续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成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