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任佳燕 通讯员 林长顺
一个记录本、几十张小板凳,不用会议室、不用讲话稿,网格员在群中喊一声,居民们一起围坐在小区公园,谈感想、话发展,诉心声、提意见……
群星社区是环市街道北部一个城乡融合型社区,社区内有2个物业小区、12个自然村和群星后门山工业区。近年来,群星社区党支部立足实际,通过广泛举办“小板凳”议事会凝聚共识,联动各方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微改造”、深化“微治理”、办好“微实事”,党群携手共建宜居和谐社区,让“民声”落地有声。
开展“微改造” 旧貌换新颜
走进群星社区肇恒里,只见醒目的入口标识,道路宽敞、人车分流,两旁旧屋画上墙绘,转角空地新种了绿植花草,新建的口袋公园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片曾经“脏乱差”的边角地,如何转变为如今整洁宜居的小村落?
去年5月,群星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收集到居民反馈:“肇恒里原是一个自然村,房屋建成时间长,配套设施老旧,日常治理已跟不上周边建设步伐,例如入口处的道路没有规划设置人车分流。”
为了让居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有着落,群星社区党支部迅速开展前期走访调研,并在去年7月组织肇恒里经济社代表、居民代表等举办“小板凳”议事会,围绕道路拓宽、绿化改造、老旧设施更换、闲置空地利用等展开讨论。经各方商讨达成一致,由肇恒里经济社牵头推进“微改造”。
历经约4个月的改造,肇恒里旧貌换新颜,还加强了日常保洁,整洁的巷道、新种的绿植映入眼帘,每当夜幕降临,各处的氛围灯纷纷亮起,让居民们出行更加安全。
除了旧村改造,群星社区还把“旧改”覆盖到群星后门山工业区,打造群星智能制造产业园。如今,项目第一期厂房已封顶,正瞄准高精尖创新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深化“微治理” 共商解难题
“小板凳”议事会虽形式简单,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深化社区“微治理”。
“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安全隐患大”“小区里缺少充电桩,大家停放充电不方便”……去年,在尚岭新筑小区,群星社区党支部牵头,邀请物业管家、居民代表、志愿楼长,围绕“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问题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并在现场就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一事达成共识。如今,尚岭新筑小区已布设14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配备遮雨棚,并在多处地点贴上“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等提醒标识,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难题。
尚岭新筑小区一期在2011年建成,存在活动休闲配套设施不足、公共区域网络信号差等问题。经过多场议事协商,社区、物业、居民共同支持新增了便民设施。如今,小区里的乒乓球台成了运动锻炼的好地方,不锈钢座椅为休憩闲聊提供了惬意角落,小区公共区域网络升级方案也在近期顺利通过公示。
群星社区党支部书记师莉娜表示,过去一年,群星社区先后组织10多场“小板凳”议事会,已成功推动解决治理难题、议成民生实事等20多件。
办好“微实事” 服务更暖心
去年11月底,群星社区携手尚岭新筑群盛物业举办“赶群星集 聚邻里情”公益便民服务市集,把中医养生、眼科义诊、普法宣传等暖心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此外,群星社区还与社区“大党委”成员江门市气象局、广东杰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设青少年气象知识和农业科普课堂;携手五邑大学师生志愿团队举办“童Young精彩 乐享一夏”暑期夏令营;逢年过节开展文艺汇演、游园闯关、手工制作等一系列邻里活动……去年,通过加强社区物业联建,邀请共建单位、热心商企助力,群星社区用心办好“微实事”,举办便民服务活动100多场次。
为方便社区居民看病就医,群星社区还联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医疗志愿团队,推行“网格员+志愿楼长+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由网格员日常走访了解社区老年人、重点人群的需求,建立健康台账。同时,医疗志愿团队结合台账,为社区居民提供小病小痛电话问诊、特殊人群上门服务、日常举办义诊活动等便捷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