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赤溪镇冲金村流动党员罗永毅的家中传来了阵阵欢笑声。赤溪镇机关志愿服务队的党员志愿者上门,为他家送上春联。这是赤溪镇党委开展新春暖“流”活动的其中一幕。“孩子还没有放假,我也没有时间张罗这些。年轻志愿者一到,我的小院马上热闹起来,年味就有了!”罗永毅的父亲点赞道。
为进一步凝聚流动党员力量,赤溪镇推出一系列措施,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有学更有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组轩
育“流”强基
打造“指尖课堂”
位于大广海湾经济区核心区域的赤溪镇,是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段的首站出口。跨海通道通车当天,赤溪镇海内外乡亲与家乡亲朋在线上线下互动、一起倒数,共同为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欢呼。
家乡发展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考虑到在外打拼的党员也想回家看看,赤溪镇党委迅速行动。2024年12月13日,赤溪镇党委特别开通了赤溪镇暖“流”服务直通车,专门为辖区流出、流入党员、离退休干部等40名流动党员组织一次上桥活动。大桥上,流动党员纷纷拿起手机记录,感叹家乡发展变化。
在赤溪镇暖“流”服务直通车上,渡头村流动党员林德志吐露心声,“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当天,支部联络员邓建华第一时间通知我,说镇里要组织流动党员上桥打卡,太暖心了!”
林德志有感而发,源于赤溪镇今年全面加强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落实流动党员闭环管理机制。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无序性强,如何确保他们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赤溪镇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多措并举精准育“流”。
为了真正把流动党员“愿学习、肯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赤溪镇委党校对在册近百名流动党员流向地职业、生活情况进行摸排,通过反复比对,与党员知识短板和经验盲区结合,确定了“理论笃学+个人成长+共建家乡”的共性需求。通过每月下发活动公告,开展假日课堂集中补学及“党课开讲啦”“学习好榜样”“职业技能专题培训”等活动,依托流动党员微信群、视频会议,定期推送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内容,打造“指尖课堂”。此外,各村(社区)党组织引导流动党员打卡每月“主题党日”,实现流动党员与其他党员同题共学、同向并进,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引“流”汇聚
双向奔赴促发展
作为流动的人才资源、行走的先锋力量,既要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关爱就在眼前,又要引导他们主动树立良好形象、发挥先锋作用。
“我在广州打工见到有很多‘共享’街区,功能强大、人气很旺。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个创新的做法。”在流动党员座谈会上,长安村流动党员曾丽云分享了她的所见所闻。
2024年12月13日,赤溪镇党委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共有20多名流动党员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会议。会上,除了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观看赤溪镇发展宣传片,流动党员更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基层治理、绿化乡村等方面提出建议。其中,在了解到赤溪镇未来发展定位及方向后,更有4名年轻流动党员表态,年后将返乡发展,为建设家乡出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座谈还特设心理舒压环节,老干部与流动党员针对职场与生活、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交流。田头老干家党总支书记钟日平为长期在外务工的党员分享了自己的养生饮食方法;青年干部黄潇则表示,希望找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法……座谈会上,流动党员敞开心扉,分享在外奋斗的酸甜苦辣,感叹家乡新变化,畅谈新年愿望。
为了凝聚更多力量建设绿美乡村,今年1月15日,赤溪镇党委对长期表现积极的流动党员代表开展绿植赠送活动。拿到年桔的流动党员林德志露出灿烂的笑容,“家家户户过年要买年桔,党委镇府送的礼物太贴心了,我们一家都很开心!年后,我就把年桔移栽到院子里,留个纪念,同时,也能扮靓自家小院!”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