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它在,大家安心”
超300名外来务工人员共庆佳节
春节不可或缺的节日“氛围组”
江门12345热线春节假期24小时在线服务
青春情暖 喜巳盈门
迎新春 献爱心 展风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东艺宫灯:
春节不可或缺的节日“氛围组”

李仰东展示东艺宫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年近了,江门到处喜气洋洋,人们都开始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新春佳节,江门的大街小巷自然少不了东艺宫灯。

    挂宫灯、逛灯会、猜灯谜……自古以来,宫灯便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节日“氛围组”之一。宫灯又称宫廷花灯,始于东汉,兴于隋唐,盛于民间,是中国彩灯中最富有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江门东艺宫灯是南派宫灯的杰出代表,发轫于南宋年间,现已成为中国传统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蜚声海内外。

    “不仅春节,宫灯也是我国元宵、中秋、乞巧、重阳等佳节的必备之物。”江门东艺宫灯代表性传承人李仰东说,在古代,人们把愿望以及对来年的憧憬写在宫灯上,通过挂灯来进行节日祈福、寄托祝愿。在广东某些地区,家里添丁后也会在祠堂挂上一盏宫灯,寓意“添丁发财”。

    时间的长河流过千年,节日挂灯的习俗也被保留至今。随着贸易发展和华侨华人迁徙,东艺宫灯更是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地被广泛使用,成为海外华侨最喜欢的江门手信之一。

    在春节、元宵等中华传统节日,海外唐人街都会张灯结彩、宫灯高挂。这不仅寄托祈福许愿之意,更包含着海外华侨华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前的宫灯烧煤油,会有轻烟飘出,华侨们将思念之情寄予轻烟,希望它飘回心心念念的故乡。”李仰东说。

    一盏盏东艺宫灯,寄托着节日的美好祝愿,也是海外游子的精神寄托。2007年,为让这种传统手工艺品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李仰东从美国回到家乡江门,从前辈手里接过宫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东艺宫灯制作工艺复杂,一般先用细木制骨架,做成八角、六角或四角形,然后在骨架之间镶上绢纱和玻璃,并绘制各种图案,是灯具和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多年来,李仰东不断改进工艺,培育新人,还在东艺宫灯中融入了诸多侨乡元素,让东艺宫灯成为江门的“代言人”。

    在李仰东的推动下,2012年2月,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1月,东艺宫灯成为“广东非遗手信”;2024年12月,入选第一批“广东老字号”,成为江门乃至广东的一张闪亮名片。

    “这些年,东艺宫灯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推广传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接下来,李仰东将通过与院校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利用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加强宣传,让东艺宫灯走近年轻人。他希望,随着国人对文化遗产项目的越来越重视,东艺宫灯也可以越走越远,被更多人喜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展望新的一年,李仰东说,希望做出更多精品宫灯,推动宫灯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事事顺意、事业有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