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热烈的春节
晒太阳
侨乡蛇年漫画
新年,你好
扮成“芒蒿”庆大年
母亲的蒸肉卷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扮成“芒蒿”庆大年

    梁荣

    “芒蒿”是融水大苗山庆新年的一项传统活动。

    “芒蒿”是苗语,实译意为“野人”。一般在正月初七、初九、初十一这三天内举行,各村寨自行从三日中择良日进行。“芒蒿”是由苗家后生扮的,戴着用杉木雕刻成的野人面具,身上披的是编好的稻草或芒蒿草,手被锅烟灰抹得黑乎乎的,像野人一样。

    关于“芒蒿”的来历,有个说法:很久以前,苗家人居住在山脚下,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后来来了一伙人,强占了大伙的土地,把大伙赶进深山老林去生活。大伙不能容忍这样的欺负,但又不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就披着芒蒿草扮成野人,把那伙人吓跑了。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典故,每逢过年,苗胞们举行“芒蒿”活动庆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项传统活动。

    2003年,我也扮了一回“芒蒿”,至今,那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那是正月初七的早上,我和十几个苗族“多享”(苗语,青年人之意),把自己的双手抹得乌黑油亮,第一次戴着笨重的面具,第一次披上一身厚重的稻草,穿戴好后,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外面的视线只剩下面具上那两个鸡蛋大的洞,加上稻草的重量,走都困难,更何况要追撵人呢。

    伴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芒蒿”手舞足蹈地跟在放鞭炮的寨长后面,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登场了。我们找到事先准备好的“黄金潭”(泥潭),用身上的稻草,滚了一身的“黄金”(淤泥),然后来回奔跑,不时摇摆,将草上的“黄金”洒向四周的观众,躲得了的,幸灾乐祸,躲不了的,身上被洒得星星点点。据苗家老人说,谁身上沾的“黄金”多,谁来年就更幸福。

    开始有年轻好胜的青年挑逗我们,被激“怒”的我们,挥舞双手去追撵挑逗者。我们披着厚重的稻草,根本无法追上这些壮小伙,只好采取夹攻的方法,来个“瓮中捉鳖”。被我们逮着的,准没好下场。我们接连拥抱围攻被逮住的青年,身上的泥和手上的锅烟灰为其添须画眉,等到他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已变成了我们的“崽”——小野人。看着他们那狼狈样,我们在面具里偷偷地乐,围观的观众更是笑声连片。

    “芒蒿”中最好玩的要数地坪抢“金”。乡人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香烟或硬币,撒向地坪中央。等围观的人涌上来捡东西的时候,就有我们忙的了。大家忙着捡地上的“金”,我们忙着给群众送福(“芒蒿”身上的泥和锅烟灰是幸福的象征)。一次又一次地把泥潭里的泥水背来,左跳右摆,任泥水洒向抢“金”的人们。有时,趁其不备,左一抹右一擦,帮他们抹上点“幸福”,祈祷他们来年更加强壮健康。

    活动快结束了,“芒蒿”回“山”之前还要把健康和强壮送给那些年迈的老人和弱小的孩子。“芒蒿”用黑手去抚摸老人和小孩的额头,以赐祝福,愿老人更长寿,小孩更健康强壮。传送完祝福,我们在阵阵欢快的芦笙声中退场,活动也就结束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