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乡村新景入画来
春节假期开平文旅火力全开
多彩活动“闹”元宵
阴雨天气“上线”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扎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乡村新景入画来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为村民营造了干净亮丽的宜居环境,更助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走在开平市塘口镇升平村的乡间小道上,只见一座座独具侨乡风情和岭南特色的农房错落有致、焕然一新,村民们悠闲地在美丽整洁的“四小园”里闲聊下棋,一派生机勃勃的和美乡村景象。坐落在塘口镇以敬村的谢永宽故居,近年来经过农房风貌整治提升和引进农文旅产业“稻田咖啡”后,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位于塘口旧圩的先锋天下粮仓书店近年来更是火热“出圈”,破旧的旧粮仓经过外立面和内部改造提升后,变身充满艺术气息的“知识海洋”,为开平市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塘口镇这些乡村的蝶变是开平市扎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开平市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紧抓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积极推广通用图集和系列管控指引,尊重镇村建筑肌理,发挥艺术砌砖、灰塑等本土工艺和本地工匠作用,推动“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144条自然村品质提升,累计完成农房微改造9401栋,形成侨小馆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并统筹“四好农村路”和水美乡村建设,在“四旁”“五边”种植乡土树种12万株,进一步绿化美化乡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淑珩

    打造美学样板

    既保留魅力特色

    又提升乡村“颜值”

    建设和美乡村,必须从改善农村环境抓起。开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平市积极推进塘口镇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样板建设,为形成乡村美学江门样板连片示范效果贡献开平力量,取得显著成效。

    塘口镇旅游资源丰富,乡村自然环境优美。这样一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所在地,获得“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近年来,全镇上下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既保留原有的魅力特色,又提升乡村“颜值”。

    驱车沿着“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驶进塘口镇潭溪圩,只见沿线商铺、住宅外立面穿上“新装”,焕发古朴典雅的气息,商铺广告招牌风格融入民国元素,俨然一条独具特色的侨圩风情街。“塘口镇潭溪圩活化改造是‘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关键项目,致力于将潭溪圩打造为具有浓郁民国风情的特色侨圩。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玩体验。”据塘口镇规划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潭溪圩将成为开平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独特的侨乡魅力。

    走在塘口镇,处处皆美景。除了潭溪圩,强亚村、宅群村、以敬村、升平村、裡村村等村落经过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谢永宽故居的外立面因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院子里更是杂草丛生。如今,经过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这里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塘口镇规划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为村民营造了干净亮丽的宜居环境,更助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前往充满红色革命气息的谢永宽故居“打卡”,点上一杯咖啡,坐在修旧如旧的谢永宽故居里悠闲地品咖啡、赏美景,了解谢永宽的英雄事迹。距离谢永宽故居不远处的谢创故居,近年来也换上“新装”,外立面修旧如旧后重焕风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以前,我们房子的周边杂草丛生,外立面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外墙重新翻修,增加了灰塑装饰,窗户也加固了,我们住得更安心了!”塘口镇升平村村民陈伯开心地说道。近年来,升平村积极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从农房风貌“小切口”入手,实现镇村形象“大变化”。经过外立面修旧如旧改造后,曾经破旧的农房如今焕然一新,不少农房外立面还融入具有侨乡和岭南元素的彩画、灰塑、陶瓷画等装饰,一系列变化让村民们交口称赞。

    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开平市扎实推进塘口镇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样板建设的生动体现。

    “施工图”变“实景图”

    扎实推进示范片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为凝心聚力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开平市“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专班科学部署,牵头抓总,印发了《开平市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创建农房建设试点县行动方案》《开平市重点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摸清底数,科学划分阶段任务,广泛发动企业帮扶,鼓励村民参与,形成共建共享良好氛围,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优先选取赤坎镇、塘口镇示范片及重要交通沿线开展农房改造。

    以赤坎镇为例,近年来,该镇以赤坎华侨古镇为重要节点,全力打造“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赤坎段),制定出台《赤坎镇存量农房外立面改造提升及新建农房风貌管控技术指引》《开平市赤坎镇农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风貌管控工作细则》等文件,明确农房的建筑高度、屋顶形式、墙面材料和色彩等关键要素,重点推进赤坎华侨古镇周边35条自然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分类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和干净整洁村。目前,赤坎华侨古镇周边35条自然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已进入收尾和资料验收阶段,累计完成“三线”整治18.35公里、“三清三拆”850间、农房风貌管控提升360栋、“四小园”建设174个、垃圾清理4500吨、雨污分流和巷道建设7.9公里、水塘护栏整治8.5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得到明显提升,惠及农村群众9635人。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赤坎古镇周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一期)收尾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同时,因地制宜,按需合理设置慢行系统、停车场(位),结合村庄发展需求适度投放旅游驿站、充电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绿美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工作。”赤坎镇相关负责人说。

    多方形成合力

    共绘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画卷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近年来,开平市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参与农房外立面改造样板建设,目前已完成3栋改造样板房建设,改造面积超1200平方米,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开平建筑特色的改造工艺,为后续开展改造提供参考。同时,基于样板建设工程、乡村工匠改造项目,开展成本测算,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此外,不少村民以个人出资,投工投劳的形式参与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累计参与农房外立面改造27栋。

    开平市在做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过程中还十分注重技术赋能,强化绿色建设。目前,开平市正加快传统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并探索农房建造转型升级,试点建设装配式农房,推广应用绿色农房建造技术。

    如今,开平市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已初见成效。接下来,开平市将进一步形成合力,提升农房建造管控水平,健全农房建设管理全过程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农房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筑牢农房建设安全底线;继续在加强通用图集、风貌指引等文件推广应用的同时,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纳入村规民约议事范畴,强化村民自治约束,进一步推动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房风貌管控一体融合,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