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敖转优) 春光不负农时,水利建设正酣。春节过后,近期,开平市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复工复产,抢抓春耕备耕关键期,为大沙河灌区沿线6个乡镇9033.33公顷(13.55万亩)农田的春耕用水保驾护航。
在大沙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与作业指令交织,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清理渠道,浇筑护渠道路。作为开平市重点中型灌区,大沙河灌区承担着龙胜、马冈、塘口、赤坎、百合、沙塘6个镇的农业灌溉重任,灌溉面积达9033.33公顷(13.55万亩)。据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3月前全面完成渠道清理,确保春耕用水“不断档”。
“改造后,灌区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700公顷(8.55万亩),不仅能优化中下游水质,还能提升农村水环境,为农业生产筑牢‘水支撑’。”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一工程的推进,将有效破解以往部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基础。
复工复产蹄疾步稳,安全生产慎终如始。开平市各水利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复工复产“六个一”措施(即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定一套复工复产方案、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组织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整改一批隐患问题、作出一个安全承诺),通过岗前培训、流程规范、现场督导等方式,拧紧施工“安全阀”。
与此同时,开平市水利部门未雨绸缪,全面启动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对开平全市水利工程设施开展“拉网式”检查,立行立改输水设施老化、堤防隐患等问题204宗,提前为防汛度汛筑牢“安全堤坝”。
水利兴,则农业稳。大沙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不仅是保障春耕的“及时雨”,更是开平市推动乡村振兴、践行“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灌溉网络、提升用水效率,灌区沿线乡镇的农业生产条件将显著改善,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注入“水动能”。
开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紧盯节点、倒排工期,确保水利工程早竣工、早投用、早惠民,同时,持续强化全域水资源调度和管护,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