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整齐,水清见底,飞鸟成群……如今,放眼新会,只见一个个水利工程快速推进、投入使用,一条条河流潺潺流淌,与周边的翠绿山峰相映成景,一股股碧水清泉流入葵乡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紧密相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2024年,是新会踏上千亿GDP新征程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推进实施新会水利“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新会区勇担“首善”大梁,坚持安全为要,补短板、固底板、争先进,奋力推进全区水利高质量发展,葵乡水利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治水迎春早,躬行正当时。
新会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抓紧补齐防范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短板,持续筑牢水安全保障。接下来,水利事业干什么、怎么干,百姓很关切。
新会区水利部门锚定目标,自我加压,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新会建设,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持续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会实践作出水利贡献。新会水利工作起好步开好局有规划、有抓手,也有举措。
文/图 钟珍玲 新会水利
(署名除外)
抓手一
不断补齐水安全短板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绿美新会、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2024年,新会区完成年度水利投资8.65亿元,投资额创历史最高。重点推进新会区水资源保障工程、新会区小鸟天堂国家湿地保护区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江门市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新会区段、江门市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及新会区银洲湖海堤加固工程等5宗重点建设项目,涵盖防洪、排涝等多个领域,为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周边水系环境和基础设施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有效提升本地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平。
但客观来说,当前,新会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与时代发展需求仍存在差距。为了更好地补短板,新会区将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全力保障水利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银洲湖海堤加固工程、江门市西江潭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新会区段、新会区小鸟天堂国家湿地保护区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加强项目储备,配合省水利厅推进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提升西江流域堤防防御标准。同步抓紧推进排涝泵站建设,力争至“十四五”结束,江海堤防达标率按规划目标超90%,全区排涝泵站总装机容量增加40%,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春节假期一过,新会区银洲湖海堤加固工程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机器轰鸣,返岗的工人们干劲十足。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新会现代水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抓手二
深化河长制湖长制
2024年,新会区不断强化水质攻坚,加大河湖管护力度,持续推进非法洗砂洗泥整治工作,致力提升河湖面貌。在此基础上,聚焦“水生态”,把生态“好水”转为发展“活水”。
从城到乡,从大河到小渠,如今的葵乡水清景美,这得益于河湖长制的实施。全区各级河湖长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履职,2024年累计巡河超7.4万人次,发现处理河湖管护问题超6000宗。2024年,新会出台《新会区河湖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围绕清漂、清四乱、洗砂洗泥问题整改、水质等重点任务,开展常态化专项巡查,全年累计曝光整治河湖问题1000多宗,清理河道岸线垃圾6432吨,开展打击非法洗砂洗泥联合执法28次,建成海砂淡化场3家。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持续发力,全区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双百。
此外,新会加快水经济试点建设,推进新会区小鸟天堂国家湿地保护区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会样板”,探索以“碧道+”推进水经济多元发展,并在全市率先以总河长令的形式部署幸福河湖和碧带创建工作。
新的一年,新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升河长制工作效能,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探索“碧道+水经济”新模式,积极创建省幸福河湖建设、水利风景区,为新会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抓手三
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新时代新发展,对于“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这个命题的解答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新会区坚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加强水资源保护,持续推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至2024年,全区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143宗,其中节水型公共机构80宗、节水型企业31宗、节水型居民小区32宗,完成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及机关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达标创建工作,创建率均达100%。同时,新会区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及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结合实际,研究探索用水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路径,积极推广“取水贷”“节水贷”等模式,与金融机构紧密沟通,解决企业节水技改融资需求,助力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3500万元“节水贷”项目成功落地新会区。
聚焦优化水资源配置新要求,新会区将配合省推进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新建甜水水库前期工作,着力提高银湖湾滨海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继续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继续推进区、镇同步创建节水型载体工作,实现国家、省、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节水型企业建成率100%的目标;做好水资源费改税衔接工作,建立协作征税机制,做好风险防范。
抓手四
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水利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民本水利为人民,民生水利促发展。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保安全提效益,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关系到千家万户。
去年初以来,新会区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小型水库创新专业化管护,加强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维护及水库管护,持续巩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成果。不断强化行业监管,完成东甲蓈交站闸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和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全区正在运行的22宗小水电站均被评为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三级单位,全区中型水库均被评为广东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省三级达标。同时,新会织密防御监测网,对全区936宗水利工程建立排查台账和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全区115宗重点水利工程均建设了“三要素”(水情、雨情、视频监控)点位,共386个。推进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指挥调度、预报预警、预案管理、防汛抢险等“四大体系”建设,完成标准化项目全部建设内容,其中区级及会城街道建设成果通过省级第一轮评估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新会区顺利完成农村供水“三同五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建成新会区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展示教育培训基地、新会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中心、新会区城乡供水指挥调度中心、新会区农村供水设施管理人员培训基地,45万农村居民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市政供水管网已基本全面覆盖行政村,农村地区水质合格率超90%,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人口比例、标准化建设工程比例、县域统管覆盖人口比例、专业化管理工程比例、智慧化服务人口比例均已超90%。
接下来,新会区将继续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落实水利工程分级管理责任,制定运行管理经费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管分离”“专业化”管护模式,持续深化和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强化对农村机电排灌站、小水电工程的运行管护,为乡村振兴助力提速;强化和完善区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稳步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质量;继续以新会区疾控中心的水质检测结果为导向,督促各镇对未达标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供水设施实施升级改造,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
抓手五
坚持党建引领
奋力推进全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
2024年,新会区水利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毫不松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着力创新党建工作,打造“党建+农村饮水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党建品牌,推动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建立临时党支部项目走上“快车道”;聚焦“百个机关助百村”行动,以开展节水进乡村行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行动、绿美乡村共建行动为载体,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工,实现华丽变身,更好地发挥水利功能的同时,还成为当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的提质增效,正是新会水利局“党建进工地”持续发力的生动实践。
未来,新会区将继续加强党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健全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化水利基建工程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和腐败问题整治,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聚焦开展“凝心铸魂”“固本培元”“提能增效”“正风肃纪”四大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新会水利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