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2025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强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将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
加快新能源产业国家标准建设
关于资本市场,这些部署值得关注
“投资于人”成报告热词
小小药品说明书,字放大了心更暖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民生新空间!
“投资于人”成报告热词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投资于人”首次写入报告,引发代表委员和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发放育儿补贴”……

    报告里一系列可感可触的民生福祉,是“投资于人”的最好注解。

    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代表委员表示,提出“投资于人”,有利于提升资金资源利用效益,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报告将“投资于人”落脚在就业、增收减负、消费等民生关切上。

    ——“投资于人”,如何支持扩大就业?

    报告特别提出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报告中多项目标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支持扩大就业。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人”是关键要素。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说,教育是对未来的“先期投资”。“既要培养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也要培育一流产业技工队伍。”

    “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补贴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投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说。

    ——“投资于人”,如何促进居民增收减负?

    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今年又涨了,这是增收;“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说到心坎里了,这是减负。这样的减就是实实在在的增。

    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与群众对话,为“让每一分钱都用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点赞。

    “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老一小’是重点关切。”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阮祥燕说,要创新“医疗+养老”“医疗+托育”“医疗+康养”等,在融合上发力。

    增的文章怎么做?代表委员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特别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投资于人”,如何加强消费激励?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全方位扩大内需,要补短板,特别是消费短板,加大“投资于人”力度,有利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一资金规模是去年的两倍。代表委员表示,“投资于人”,聚焦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资金资源利用效益。

    如何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代表委员建议,通过技术赋能、业态融合、体验优化等重构新的消费生态,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供给水平。

    “投资于人”,也是民生小事改革的探索。从一枚印章的消失,到一根管线的改造;从一项制度的变革,到一碗热汤的温度,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投资于人”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投放在心坎中。

    “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代表委员认为,这些“投资于人”的举措,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今天的“投资于人”,必将转化为明天的生产力、创新力,带来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