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通讯员 李惠婵
“把祖屋交给政府,我就安心了。”3月18日,年过六旬的林国忠与夫人专程从香港回到江门,在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不动产权证书和房屋钥匙郑重交至白沙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手中。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卖鸡地23号这栋百年老宅,正式开启“政府管理+活化利用”的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林国忠出生在香港,较少回内地,但始终记得自己祖籍江门,好好看护在江门的祖屋也是爷爷和父亲的遗愿。去年12月,林国忠通过电视收看了由江门市委宣传部、蓬江区委宣传部组织的粤港澳媒体采风活动有关报道,了解到有香港人回到江门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创业,也知道当地政府正在对这一片区进行保护活化。他细看发现,该片区正是自己祖屋的所在地,因此萌生将祖屋无偿捐赠给政府的想法。
今年1月初,林国忠联系上白沙街道,提出想要捐赠祖屋。考虑到林国忠因身体原因不能频繁往返两地,白沙街道马上联系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蓬江区税务局、蓬江区慈善会、公证处等,了解无偿捐赠的过程以及委托办理的相关手续,并列出办理流程和所需的各项资料。
看到工作人员行动迅速,林国忠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在蛇年春节前一个星期,他与太太抽出时间到白沙街道沟通敲定无偿捐赠事宜。随后,在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白沙街道迅速拟定赠与合同等资料,并逐项发送给林国忠本人确认,最终顺利在2月13日这天办妥赠与合同签订、委托公证,以及委托人办理房屋过户等各项事宜,打造出“云端清单破跨境难题,部门合力促一次办妥”的服务模式。
“跑一趟就办妥各项手续,很给力!”林国忠为办事效率点赞。在3月18日举行的交接仪式现场,林国忠正式把祖屋的不动产权证书移交给白沙街道,完成移交手续。他表示:“我们很看好也很认同政府对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保护工作,也希望能尽一份力量,为家乡作贡献。”
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林国忠先生的意愿,对其祖屋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悉,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5000多座历史建筑,既保留着江门特有的历史韵味,也承载着老一辈江门人的城市记忆,和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随着一栋栋老建筑重焕生机,这一片区正续写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