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春分燕归,巢间忆长
木棉花
双合红茶:家乡的香气
圩镇旧事
《禾雀盈枝》 麦和幸 摄
大雁山禾雀花赋
春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3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合红茶:家乡的香气

    麦秀芳

    小车出了沙坪城区,一路春风一路奔,往我的家乡鹤山市双合镇方向驶去。双和公路蜿蜒、宽阔,车行其上,两边的群山绵亘起伏,满眼翠色,绿意盈盈。穿过彩虹岭隧道后,一眨眼,我们便到了一个大回环处——合成加油站,继续往圩镇方向行驶,经过凤山怀路段时,目之所及,是层层叠叠的茶树。这绿色的阶梯,一级一级地铺展在山坡上。

    这便是广东省“最具生态价值茶乡”的双合“十里茶乡”。

    停车,我们走进茶园。一排排茶树漫山遍野,随着山势延绵起伏,放眼望去,茶园宛如绿色的海洋,碧波涌动千重浪,接连不断,一片接一片地镶在大地之上,一直延展到天边。细看茶树,新芽初吐,那芽儿,娇滴滴地冒出来,细细的,柔柔的,滑滑的,亮亮的。风从垄上过,茶香与泥土的气息幽幽的,淡淡的,香香的,如游丝般若隐若现。

    这个时节,采茶正好。唐齐己在《谢中上人寄茶》中云:“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摘茶之乐可见一斑。这里的茶农顺应时节,采茶“绿梯”上。采茶妇女多穿普蓝色衣裳,偶有几个穿殷红或湖蓝碎花衣,头戴斗笠,手提竹编茶篓,点缀在葱绿的茶树间,恰如绿毯上的绣花。细看之,采茶人轻轻捏住新芽底部,手腕微拧,利索一拔,嫩叶到手,轻放茶篓中,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我跟其中一位茶农聊起来,问她为什么每棵茶树只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她说这样采摘下来的茶叶每一片都鲜嫩。在茶农的“一捏一拧一拔”中,竹篓渐满。这时,一束阳光凌空倾泻,茶农偶尔抬首,红茶色脸庞上,沟壑纵横,洁白的牙齿恣意绽放。

    凝视茶农那刻满岁月痕迹的脸庞,恍若隔世,我又重回了童年的旧梦,与母亲共赴山间采老茶的温馨时光。幼时,我偏爱尾随母亲,踏入云宿山周遭的崇山峻岭,斩柴割草,间或采茶。那里,山峦层叠,林木蓊郁,溪流潺潺,四季云遮雾罩,宛若仙境。山与茶,相依相偎,茶满山岗,山因茶而秀,茶因山而润。承包茶山的是一个叫范叔的人。每天清晨,范叔便煮好一大锅红茶,用一口大缸盛好,旁边放一个木勺,一只公鸡碗。乡亲们下山之际,卸下挑担,还没顾上抹去额上的汗,便舀一勺红茶,咕咚咕咚地畅饮,刹那间,神清气爽,疲劳顿消。范叔常邀众人,砍伐几枝老茶乸,以备归家煮茶之用。忆及母亲,将采摘回的嫩叶晾晒、轻搓、翻炒,一番功夫,便成了质朴的红茶叶片。那时候,家家户户,皆精通红茶制作之道。田间地头,劳作之余,葫芦壶里甘醇的红茶,便是乡亲们对艰辛劳作的自我犒赏。

    据清道光《鹤山县志》记载,鹤山茶叶有700多年的历史。鹤山被誉为广东茶叶第一县,并且这个殊荣曾连续保持170多年。《鹤山大史略》中载:“红茶在明代已经出现。‘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始由荷兰传至英伦。’……英国、荷兰纬度较高,气候偏冷,肉食较多,饮红茶可暖胃,其民间审美文化也更欢迎红色暖色调……19世纪的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美国人都形成了饮用红茶的文化习俗。所以,清代出口茶叶,实际是以红茶为主。”

    双合镇,隐匿于鹤山市丘陵间,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茶香。这里山峦起伏,土壤肥沃且酸性适中,气候湿润多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理想的乐园。茶园远离尘嚣,纯净无污染,20世纪60年代起,双合依托这片净土大力发展茶业,1962年首家茶厂的诞生,让双合红茶誉满四方,远销海外。时光流转至20世纪80年代,双合茶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时期。这时,合成华侨农场茶园广袤,面积达6000余亩,集种植加工于一体,采茶队伍盛况空前,年产出口红碎茶6000余担,成为了省内知名的茶叶生产重镇。

    “2005年双合镇已经成为广东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015年鹤山红茶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双合红茶是鹤山红茶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双合镇还连续举办了两届茶文化交流会及三届春茶开采仪式……”双合镇文旅办主任吴进宝对双合红茶的风光史如数家珍。

    制茶师傅林亚养娓娓道出红茶的制作秘诀。从鲜叶的萎凋,失去水分,软化身形,褪去青涩,焕发香气,到叶片轻揉,汁液渗出,丝毫不得马虎;再到解散筛分,粗细分别,层次、韵味随即泾渭分明;尤为关键的发酵过程,让茶叶在温湿度中悄然氧化,由绿转红,色显,味溢。最终,烘干,成形。

    “你们看,这是新鲜的茶条,成色不错的!”这位有着24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打开茶袋子给我们看。

    细看之,深褐色的茶条紧凑、完整,光鲜,像刚上碟的爬沙虫。泡上一杯,色红、泽亮,宛如山里的人脸。啜一口,香浓的味儿滚烫地在口腔中翻滚,咻咻一下钻到舌底。

    “现在这里主要种什么品种呢?”朋友问。

    “传统上,双合茶叶品种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近年来梅尖茶和金观音等品种也种,其中梅尖茶、金观音品质独特,在省内也不多见,深受茶茗爱好者青睐。”吴主任的自豪溢于言表。

    悄然间,太阳,已攀升至苍穹之巅,远处,在起起伏伏的山峦上,密密匝匝的茶树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黄,风自山巅来,茶树在光影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绰绰约约,一枝一叶都轻颤着生命的悸动。近处,那一汪春水,微澜不断,生机无限,轻轻荡漾出一方心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