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晨曦初露,璀璨而充满希望;青年,如江河奔涌,澎湃且充满力量。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积极因素。
日前,团市委印发《江门共青团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八项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激发青年创新创业创优热情,引领青年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为江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青春动能。
文/图 张浩洋 王晓斌
青年赋能城市发展
青年最具创造力,企业家最具开拓性。作为兼具青年特点与企业家精神的优秀群体,青年企业家是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活跃的先锋力量之一。
去年以来,“龙溪湖讲堂”江门青年企业家研修班在龙溪湖阅读中心接连举行,青年邑商从不同行业而来,在导师团的带领下,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和现场教学的方式,交流探讨企业发展和产业前沿。今年2.0版本的“龙溪湖讲堂”将从企业的需求出发,链接更多政府部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持续上演青年邑商与青春之城的“双向奔赴”。
今天的投资决定明天的竞争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青年企业家当仁不让。3月24日至26日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在巴拿马举行,一大批青年企业家奔赴巴拿马开展商务交流等“以商引商”活动,当好政府的招商大使;“青企湾区行”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加强与港澳广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青年商协会交流,推介吸引优质项目到我市投资。企业增资扩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招商,对此,团市委开展“青企青创五邑行”系列活动,带动青年企业家向本地优质企业学习,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弘扬,团市委积极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企业机制,联合政府职能部门,深入青年企业家、创业青年等群体,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强化政策精准推送。“青年文明号”重点向政务服务大厅、服务企业一线部门等倾斜,树立提升政务服务整体质效的正面导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高校毕业生“找工难”,企业“招工难”,如何将“两难”变为“两全”?团市委从中找到了平衡,持续开展“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系列行动,募集专项就业岗位;“青年安居计划”“青年驿站”项目,实现更多青年“拎包入住”“免费入住”;开展青年联谊交流、集体婚礼等活动……不难看出,一系列组合拳诚意满满,让更多来江就业青年愿意留在江门、扎根江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广泛吸引青年来侨乡
在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宣布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如何吸引广大优秀学子、有志青年前来江门实现人生梦、见证中国梦?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江门共青团先行先试进行了探索。
青年人才既要“育”又需“引”,团市委打造“高中学子爱江—大学实践回江—毕业就业在江”的“邑青人才返乡”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江门学子集聚地区建立“邑青联盟”分部组织,成功搭建起外出学子与家乡之间的紧密联系;每年坚持的青年调研大赛、“邑青人才”高中优秀毕业生对接座谈会、“邑青回乡”高校优秀大学生入校宣讲等寒暑假系列活动,激发青年学子的爱乡情怀和返乡热情;“青年实干家计划”和“邑青学子岗位实践导师结对计划”,吸引更多外地高校研究生到我市实习就业。
吾心安处是吾乡。让外地青年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中“住得安”,是青年最基本的需求。团市委去年举办了两期青年走进房企深调研活动,吸引了上百组家庭参与。今年开展的“青年看房团”系列活动,将从满足青年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多样化需求的维度,策划多条看房线路,让更多市民、青年人住有宜居。
消费体现城市活力。依托“侨都咖啡”“江门茶饮”“五邑美食”“天然影棚”等特色品牌,结合举办咖啡文化周、江门马拉松、十五运会等大型活动赛事,团市委策划“我在侨都饮咖啡”短视频、摄影比赛,青年特色文旅路线等,助力发展文旅经济;开展青年集市、青年文化节、青年“村”晚等系列活动,让青年文化产业既有“烟火气”,又具“潮流范”。
助推更多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助力“百千万工程”,青年可为,青年更应为。
梁伟钊,一个曾经在香港拥有稳定公职的年轻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铁饭碗”,带着创业的梦想与勇气,回到了他的家乡——江门新会。在这里,他投身农业领域,成为一名新时代高学历农民,专注于新会柑茶、新会陈皮的生产和新会柑种植事业。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梁伟钊和团队已经建立了自营新会柑种植基地6个,总面积20多公顷,并拥有了一个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新会柑茶加工厂,每年加工生产新会柑茶及新会陈皮达30吨,不仅为周边果农提供了技术服务指导,带动了他们种植增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形成了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
梁伟钊的故事,是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像梁伟钊一样,选择回到侨乡大地,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他们与乡村同频共振,谱写着属于各自青春的闪亮篇章,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如何推动青年与基层“双向奔赴”?搭建平台,实现有效对接是关键。
“接下来,我们将选树百名兴乡青年典型,举办市级青年兴乡创业大赛,用好省‘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赛等平台,以赛事为纽带吸引和发动青年创业者落户江门,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和配套政策、双创资源支持,解决创业者‘起步难’问题。”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深化银团合作对接机制,结合江门发展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探索开发青年专属信贷产品,切实发挥金融“活血”的作用,着力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问题。
“我们将持续深化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工作,力争在乡村中培育挖掘一批高素质、示范突出的‘新农人’‘新头雁’‘新商人’‘新匠人’,凝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门共青团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八项举措
1 助力青年企业家成长成才
持续开办“龙溪湖讲堂”,链接更多政府部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供给。
实施“领航计划”,搭建“传帮带”交流学习平台。
2 助力招商引资
支持青年企业家当好政府招商大使,到各地开展商务交流等“以商引商”活动。
加强与港澳广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青年商协会交流,推介吸引优质项目到我市投资。
开展“青企青创五邑行”系列活动,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
3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企业机制,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强化政策精准推送。
以“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为抓手,树立提升政务服务整体质效的正面导向。
宣传江门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4 助力企业稳岗就业
持续开展“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系列行动。
深化“青年安居计划”“青年驿站”项目,实现更多青年“拎包入住”“免费入住”。
全市全方位、体系化推动青年夜校建设运行。
开展青年联谊交流、集体婚礼等活动。
5 助力促进消费激发活力
策划“我在侨都饮咖啡”短视频、摄影比赛,青年特色文旅路线等,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深化“江门三点三 青年带你看”文旅宣传片品牌,开展青年集市、青年文化节、青年“村”晚等系列活动。
开展“青年看房团”系列活动。
6 助力青年人才“育”“引”“留”
用好“邑青联盟”返乡学子联络网,持续办好青年调研大赛等寒暑假系列活动。
用好“青年实干家计划”和“邑青学子岗位实践导师结对计划”。
7 助力青年创业兴乡
选树百名兴乡青年典型,举办市级青年兴乡创业大赛。
深化银团合作对接机制,探索开发青年专属信贷产品。
8 助力青年新业态发展
强化新兴领域团建及青年工作的覆盖,在新就业群体建立团组织或青年之家。
开展青年参与网络经济专项调研。
举办“领头雁”青年人才培训班、青年电商培训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