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侨都·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新的思维
从三个维度发力实现“恩品立湾”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不妨来剂“二陈汤”
依法严打
无标题
最高可贷5000万元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有新部署
“持续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湖北: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将面临更严惩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3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新的思维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银发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入“银色赛道”竞逐。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

    发展银发经济,江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首先,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与港澳地区联系紧密,且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康养”消费场景具有天然优势。其次,江门制造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康复器械、养生设施等老年用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此外,随着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江门交通区位优势凸显,与港澳的“双城养老”模式逐渐形成。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银发经济在全国各地都呈现出竞速发展的态势,江门要在这场“银色风暴”中“出圈”,需要注入新的思维,以创新引领发展。

    一是“侨乡+”思维。江门是著名侨乡且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这种血缘纽带可以转化为养老市场的独特优势。新会区养老中心近日入选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正是港澳长者“回家乡养老”的生动实践。江门应深化“侨乡+银发”模式,通过借鉴港澳养老服务标准、引入专业团队提升照护水平、打造“侨乡记忆疗养院”等方式,吸引更多港澳同胞乃至海外侨胞回家养老,用乡音、乡味、乡情缓解老年群体的孤独感,让养老成为“寻根之旅”。

    二是“科技+”思维。传统养老重“照护”,现代养老需“智护”。目前,侨都大地上,广东银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正以智能康养设备撬动老龄化市场。但科技不应只是冰冷的工具,在智能化时代,江门可探索研发或引入“AI心理陪护员”等设施设备,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定制戏曲、粤剧等文化疗愈方案,另一方面以“AI设备”一键连接社区医生、家政服务,让科技传递人文温度,让养老从“功能满足”升级为“情感共鸣”。

    三是“生态+”思维。江门坐拥圭峰山、小鸟天堂等生态瑰宝,发展“森林康养”“水乡疗养”正当其时。可规划“银发旅居走廊”,串联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新会陈皮村等景点,设计“非遗体验+中医理疗”套餐,打造“陈皮养生谷”,开发药膳、香囊等适老化产品,让老年人在旅途中养生,在养生中怀旧。这种模式,既延长消费链条,又激活乡村经济。

    总之,江门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新的思维。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创新理念为引领,秉持开放思维,才能在银发经济的赛道上脱颖而出,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银发经济高地,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夕木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