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通讯员 张龙平
2月,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相继召开。市发展改革局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精神?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该局将主动挑大梁、当好主攻手,紧扣“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彰显发改担当,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记者:市委、市政府强调,要紧扣“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塑造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市发展改革局(市大湾区办)将如何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
胡其波:市发展改革局作为市大湾区办公室,将紧扣“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强谋划“十五五”时期大湾区建设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更多事项纳入中央、省大湾区年度工作安排和粤港、粤澳联席会议议题。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南新高速建设,力争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建成通车,推动广台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动工,配合开展深南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深江高铁、珠肇高铁建设,争取广佛江珠城际由规划远期调整为近期实施项目,推动深江高铁南延线纳入上级规划,谋划建设江门支线机场。
二是拓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优化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和“湾事通”江门专区服务模式,争取港澳政府自助服务机进驻政务大厅。落实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任务。大力推动“跨境理财通”业务增量扩容。推广应用湾区标准《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规范》,支持更多企业赴港澳开展跨境融资。深化实施“港澳药械通”,提供更多港澳药械医疗服务。推动新会养老中心用好香港“广东院舍照顾计划”政策红利,积极争取香港“长者医疗券”在江门落地。
三是提质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制定出台支持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创新跨行政区合作新模式,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榜挂帅”政策试点,务实推动深江经济合作区和港邑绿色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与深圳联合编制深江经济合作区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政策设计。加快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建设,完成广海湾惰性物料处置区转用地手续及产业规划,加快项目落地。加快编制江门高端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共同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像抓制造业一样抓好服务业
记者:市发展改革局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
胡其波:2024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7%,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025年我市要实现GDP增长目标,必须要像抓制造业一样抓好服务业。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成立高规格的市、县两级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加快研究出台全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一业一策”推动金融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重点行业扩量、提质、增效。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研发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商贸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文旅经济、体育经济和银发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打造蓬江人才岛、江海“侨梦苑”、新会枢纽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协同发展优势。
三是强化企业培育。坚持内育外引结合,像抓制造业招商一样抓好服务业招商,编制重点服务业企业招商图谱,招引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
四是注重项目谋划。做好服务业“十五五”规划,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支撑和产业赋能的现代物流、科创金融、文旅康养等领域重大服务业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盘子”。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制订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持计划,强化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以贯之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记者:市发展改革局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牵头部门,将如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举措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胡其波:2025年,市发展改革局将推出2025年版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持续对接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常态化落实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监督监测机制,一以贯之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助力企业在江门实现更好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准入监管制度衔接,构建“宽进严管”市场环境。深化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改革,探索实施跨区域跨部门公平竞争审查联合会审机制。
二是加快建设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擦亮“江门易办事”政务服务品牌,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天候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三是加快建设稳定公正法治环境。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实施“综合查一次”,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四是加快建设融通发展的开放环境。提升跨境贸易、通关便利度,提升物流服务能级。持续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更多跨境政务服务双向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