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然而不少人却感到困倦乏力,甚至情绪波动较大。春季的特殊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我们又该如何调整作息、饮食、运动来适应春天的节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崔威表示,我们的身体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作息和饮食,以适应自然节律。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和情绪调节,可以有效缓解春困、提高身体活力,迎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春困是一种自然生理反应
35岁的刘女士是一位公司职员,春天一到就经常犯困,工作时精力不集中,甚至午饭后总想趴着睡觉。她以为是睡眠不足导致,但每天多睡一小时后仍无改善,甚至感觉身体越来越沉重。
崔威表示,春困是人体对季节变化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春天气温回升,阳气逐渐向外扩散,而冬季阳气深藏于内,刚进入春季时,人体的阳气还不足以充分外达,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困倦、精神不振等现象。”崔威解释道。
此外,春季湿气较重,湿气具有黏滞特性,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水湿,一旦被湿邪困阻,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便会出现疲劳、嗜睡、乏力等症状。
“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克制脾胃功能,进一步加重春困。”崔威补充道,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气过旺时,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作,使人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症状。
除了春困,不少人在春天也容易情绪起伏大,甚至出现焦虑、烦躁等情况。这同样与肝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崔威解释:“中医讲‘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气血运行顺畅。但春季肝气旺盛,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引发情绪波动,甚至影响睡眠。”
科学养生有妙招
针对春季常见的春困、乏力和情绪问题,崔威建议,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理,让身体更好地适应春天的变化。
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薏米、山药、冬瓜、芡实、莲子、五指毛桃等健脾祛湿,少吃生冷食物,避免损伤脾胃阳气;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午间小憩20分钟,保持室内通风除湿;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春困现象。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方式,能舒筋通络,畅通血脉,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针对情绪波动问题,崔威建议,最重要的是养肝、疏肝。“要让肝气舒发,可调顺自己的情绪,尽量少生气,保持一颗平静心,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崔威建议,可选择冲泡玫瑰花、佛手、薄荷等茶饮疏肝理气,此外睡前可用掌心搓热后按摩两胁(腋下至肋骨区域),疏通肝经。
★相关新闻
不少市民用路边掉落的木棉花煲汤
医生:可能暗藏风险
近期,木棉花盛开,江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其踪迹。木棉花有清热祛湿功效,不少市民到街上捡掉落的木棉花用来煲汤。那么,路边掉落的木棉花能否食用?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老师彭秀丽表示,木棉花味甘、淡,性凉,归脾、肝、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消暑的功效,适合夏季煮茶或煮粥,江门此时回南天较多,湿气较重,容易导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而木棉花有很好的清热祛湿功效,所以每年这个时候,不少人都喜欢用木棉花来煲汤。
但捡的木棉花能食用吗?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彭秀丽提醒,市民谨慎食用路边捡的木棉花,因为药用的木棉花,生长在特定环境里,经过专业干燥或炮制而成。路边种植的木棉花掉落在地上,可能暗藏风险,容易有杂质或虫卵,花瓣肉质不容易干燥,也容易发霉,药用价值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作为路边的绿化植物,木棉花很可能洒有农药,还受空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所以不建议食用。此外,捡的木棉花,不一定能完全晒干,进食湿木棉花,反而容易拉肚子。彭秀丽建议,市民应该从正规药材店购买卫生安全的木棉花干。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崔威推荐以下木棉花膳食:
1、木棉三花饮:用干木棉花瓣15克、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一同煮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
2、木棉花赤小豆薏米瘦肉汤:用干木棉花30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瘦肉200克、姜2片、陈皮适量,一同煲汤,有健脾祛湿、疏通经络功效。
3、木棉花茯苓粥:用干木棉花10克、茯苓15克、大米50克,一同煮粥,有健脾祛湿功效。
4、木棉花鲫鱼汤:用木棉花10克、鲫鱼1条、生姜3片,一同煲汤,有健脾养胃、清热利湿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木棉花并非人人适合。崔威表示,中医认为木棉花偏凉性,体质虚寒者如手脚冰凉、进食生冷易腹泻者,以及孕妇、经期女性、本身体质较虚弱的老人或者阴虚津液亏虚者等,并不适合食用木棉花。 (文/图 何雯意 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