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周晓营) 走进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一片片翠绿的圣女果藤蔓间,五颜六色的果实缀满枝头。随着的“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水塘村在团江门市委的结对帮扶下,通过“四步走”,探索强村富民新模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范本。今年2月以来,水塘村圣女果的销售额已突破5万元,预计全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村企合作,盘活资源结“硕果”。团江门市委派出干部挂任圣堂镇党委委员、驻水塘村第一书记。团江门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赴圣堂镇指导调研纵向组团帮扶工作,提出诸多亮点工作思路。去年9月,在团江门市委的牵线搭桥下,水塘村与上市公司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采用“两预两委托”模式,将闲置荒地变为圣女果种植基地。该项目由村集体主导,收益定向帮扶困难家庭。从整地育苗到采摘包装,累计带动400余名村民参与劳作,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品质筑基,绿色种植树“口碑”。“产量是面子,品质是里子。”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水塘村在品种选择上做足功课。经多方比对,福建千禧圣女果因口感脆甜、汁水丰盈脱颖而出。水塘村还聘请经验丰富的果农全程管理,邀请恩平农业专家官利兰定期指导,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虫替代农药等绿色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水塘村种植的圣女果凭借番茄味浓、甜度适中的特点广受消费者好评,实现“田间精品”到“舌尖爆款”的华丽转身。文化赋能,品牌声量传“四方”。为打造独具水塘特色的农业品牌,水塘村深挖本地红色文化基因,将“恩平第一党支部”的历史印记融入产品包装,从基地旁的初心亭获得灵感,将售卖的圣女果命名为“初心果”。文化赋能与品牌营销“双管齐下”,土特产摇身变为承载更多精神内涵的“文化符号”。
渠道织网,多元合作拓“销路”。在团江门市委的帮助下,水塘村对接江门市政府食堂、大昌超市等大型采购方,同时瞄准中小学、国企等细分市场,构建起“大宗订单+精准供应”的销售网络。如今,在江门大昌超市的货架上,“初心果”标签格外醒目,产销两旺的势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水。
未来,团江门市委将继续为水塘村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帮助水塘村扩大“初心果”种植规模,打造“初心果”品牌,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