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江仁轩
“入驻双创园,零租金、免水电费”……近日,位于江门国家高新区高新创智城内的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以下简称“双创园”)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加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项目,为江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双创园凭借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与创新生态等优势,在机器人及AI项目培育孵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双创园累计孵化机器人及AI项目7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53人,培育项目获得702项知识产权。
清洁机器人实现
清洁数据可视化
一直以来,双创园聚焦创新与实用,打造标杆创业项目,孵化出亚洲首台全自动商用卫生间清洁机器人“ZC—01”、全国首台5G仿生机器人等项目。
记者了解到,“ZC—01”是由留学归国青年李子聪创立的江门市智干净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该公司于2023年入驻双创园,如今已完成3台“ZC—01”样机制作。“ZC—01”主要应用于机场、商场等场所,通过搭载激光雷达导航、封闭式无接触清洁等技术,可实现卫生间的全自动化无人清洁。
凭借技术与创新设计,“ZC—01”斩获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及多项专利授权。“其创新性不仅在于减轻人力负担,更通过大语言模型技术自动生成清洁周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清洁数据可视化。”李子聪说。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企业是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星公司”)。印星公司是由双创园成功孵化并落地江门的机器人研发公司。该公司不仅在技术上独树一帜,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5G仿生机器人,为5G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篇章。
此外,印星公司与中兴通讯合作开发的“基于边缘计算的多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获国家专利。该技术能让机器人拥有“感知神经”,通过分布式数据处理提升工业机器人响应速度与协作效率。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安防等领域,如在汽车喷涂环节实现多机器人实时交互,及时调整喷涂角度及位置,显著提高生产精度,减少产品“返工”情况,降低喷涂环节对人的健康危害,实现对生产作业情况精细把控。
2022年,印星公司的动感控制仿生机器人项目顺利通过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终期验收,并与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共同申报了当年的国内领先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其间,他们共发表论文88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成功带动上下游产值约1.35亿元。
聚焦无人机与AI融合应用
在大湾区科技创新浪潮中,双创园重点聚焦无人机与AI融合应用。
作为园区标杆企业之一,未来航空科技(江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航空”)成立于2020年,深耕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其研发的无人机AI巡航系统通过高清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城市违法乱象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记录,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在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市场迅速兴起的机遇下,未来航空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聚焦工业AI质检、智能软件定制、地理数据服务,已获1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加速布局全国市场。目前,未来航空与鹤山市古劳镇政府携手合作,搭建古劳智慧国土巡查系统,有效解决了过去车辆配人员外业巡查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同时,双创园的科技生态亦不断扩容,引入AI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园区项目向“具身智能”等高阶应用延伸。例如,园区企业鲲之益(江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麦伟强深耕AI商业应用领域,独创“认知启发+场景实战”教学体系,通过AI实战训练营、智能营销矩阵系统等产品,构建政企数字化转型新生态。目前,课程已覆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双创园等30多个政企平台,受训学员超2000人次。
当前,江门将智能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机器人+”行动,计划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为助推产业发展,双创园提供零租金入驻、人才补贴等支持,吸引港澳创业青年及高层次人才进驻,助力科技项目落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创园将继续以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为核心,推动机器人及AI项目向智慧城市、健康管理等场景拓展,持续作为大湾区智能装备创新的策源地,为江门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