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赤溪镇,白宵河两岸彩道蜿蜒,水清岸绿,景如画卷;农田间,新修的灌溉渠纵横交错,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械轰鸣;村头巷尾,干部群众携手清淤疏浚,共绘人水和谐新图景。日前,记者来到赤溪镇,感受人勤春早的治水图景。该镇以水利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与农业生产,走出一条以水兴产、以水惠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赤溪宣
治水兴镇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站在白宵河旁新建的彩色慢行步道上,记者感受到了这条承载着防洪、灌溉、生态等多重功能的河流的新面貌。白宵河全长约7公里,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绕过冲金村、田头村和田头圩镇,上游建有猪乸潭水库,守护当地1293.33公顷(1.94万亩)农田的安全。如今,白宵河除了是条防洪河,还是赤溪镇重点打造的“七个一”美丽圩镇建设项目的重点项目。该镇通过岸线整治、慢行系统建设、危桥改造等一系列措施,让白宵河实现从单一防洪功能向综合生态廊道的华丽转身。
在“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队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沿河东路慢行步道和车道硬底化建设、人行道石质栏杆安装以及左河岸挡土墙筑造等关键工程。此前,白宵河已建成1.4公里慢行步道,成为圩镇居民的休闲胜地,舒适宜人的环境赢得了广泛赞誉,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此次“一河两岸”改造工程聚焦白宵河圩镇段约2公里的田头河段,涵盖沿河东岸道路建设、危桥改造、慢行步道延伸和河道挡土墙加固等核心工程。项目竣工后,白宵河将成为一条集休闲、观光、生态于一体的美丽河道,不仅进一步优化沿线环境风貌,还将显著增强白宵河的防洪、灌溉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安全出行、休闲观光、农业生产等多重需求。
赤溪镇的治水实践,不仅注重“面子”的提升,更在“里子”上下功夫。全域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是当地治水工作的重点。2023年,该镇对黄水坑河、大冲河和赤溪涌实施清淤疏浚工程,成效显著。2024年,该镇继续深化河道治理,对白宵河、大马河、小马河和铜鼓河进行全面清淤疏浚,累计清淤长度达21.77公里,清除淤泥、杂草、垃圾及漂浮物总量约22.3万立方米。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水清岸绿”的目标,还大大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
固本强基
保障春耕灌溉用水
在赤溪镇的水利建设热潮中,“党员干部带头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去年12月1日起,当地镇村干部深入一线,由驻点领导带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干,示范引领群众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村内沟渠清理、水塘漂浮物打捞及支渠疏通等行动。截至目前,赤溪镇共清理沟渠、池塘、河流约23.05公里,整治成效显著。
随着春耕高峰的到来,赤溪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紧抓工期。当前,该镇大力推进冲金村200公顷(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农田的水利设施和机耕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该镇已整修总长1.4公里的3条灌溉农渠,并新建3座农田灌溉泵站。项目完工后,将有效解决强降雨天气下农作物受浸问题,同时极大改善灌溉取水条件,得到村民们的高度认可。
从“治水患”到“兴水利”,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赤溪镇徐徐展开。赤溪镇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治水的新变化,有力推动了台山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