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乘势而上当标杆作示范
突击检查严打“鬼秤”
农户尝到“甜头”
看“书画医生”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为城市“补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圭峰会城
乘势而上当标杆作示范
力争2025年招引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
圭峰会城乘势而上,力争2025年招引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为新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黄胜 摄

    新会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将今年定为“招商引资提质年”,要求举全区之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花、全面提质。

    3月6日,新会区召开2025年“招商引资提质年”誓师出征大会,提出以“战鼓擂动、誓师出征”的昂扬姿态,以“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坚定决心,举全区之力打响“招商引资提质年”攻坚战,奋力完成全年招商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

    为了在新会区营造招商引资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为全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今起,本报推出镇(街、区)“一把手”招商工作访谈,聚焦各镇(街、区)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团队力量,以及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亮点,谈2025年招商引资工作计划。

    “圭峰会城要力争2025年招引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为新会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日前,新会区委常委、圭峰会城党工委书记叶长新接受本报采访,回答记者“六问”,表示圭峰会城作为新会区重要“城关镇”,要着力打响“头炮”。

    从“六问六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圭峰会城的使命和担当,以及其“实干为先”的决心:乘500亿之势再出发,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当好标杆、做好示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思想意识,以更多高质量项目赢得发展主动。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通讯员 会城宣

    为新会高质量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圭峰会城要乘势而上,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当好标杆、做好示范,底气和优势在哪里?

    叶长新:圭峰会城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均占新会的“半壁江山”,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12.48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近50亿元,经济总量超500亿元,占全区约47%,成为江门市首个突破500亿经济总量的镇(街),经济体量继续位列江门市73个镇(街)之首。圭峰会城工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备,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4个,将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完善的供应体系、完备的产业配套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站在500亿元经济强街新起点,圭峰会城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健康食品等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同时,结合主城区实际,围绕健康医疗、教育文化、酒店餐饮等业态招商,完善城区服务配套,力争2025年招引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为新会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

    和健康食品产业“以商引商”

    记者:圭峰会城经济基本盘体量大,将如何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叶长新:圭峰会城将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健康食品产业“以商引商”,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健康食品产业方面,加快七堡健康食品产业岛升级,推动蒸汽管道配套项目和李锦记码头建设,发挥李锦记集团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对接中国食品协会,力争引入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开展李锦记集团上游包装膜、酱油瓶企业和下游食品加工企业招引。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发挥中车广东公司轨道交通产业链“链主”作用,加快推动上游企业落户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推动格兰达高端装备制造、润宇传感器研发暨孵化基地、江门松下电子元器件、精测电子智能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中祺智造园、深江科创广场等平台载体引入传感器、电子信息产业,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盘。

    精准发力打造人工智能

    和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记者:向创新要动力,近年来,圭峰会城非常重视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在未来的招商工作中,是否也会有相关产业布局的侧重?

    叶长新:圭峰会城将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主动与专业产业研究机构合作,编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划,立足大湾区全面梳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要素资源,绘制适合新会主城区的招商图谱,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以轨道交通产业园为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一是围绕“深圳总部+新会基地”“深圳研发+新会生产”的跨市布局针对性开展生产场景招商,积极对接深圳和长三角地区等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锚定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等上游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二是依托大族机器人加快产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培育,以打造“新会区智能机器人生产示范基地”为目标,全力支持鹏厦机器人智造园建设运营,推动牛耳机器人、大族半导体等大族系列企业及其用户企业加快进驻,建设协作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实训中心,并在年内推动鹏厦机器人智造园二期项目落地,激发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成为我市标杆产业园、高端智造中心和智慧产业引擎。三是围绕本土机器人企业培育,支持凯特精密、天功自动化、润宇传感器等本土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深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细分领域,在新赛道实现创新发展,打造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全面激发产业链新动能。四是通过组织产业对接会、产业联盟等模式,推动机器人进入更多生产、服务场景。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探索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和产品市场,助力场景招商良性发展,推动更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落户新会。

    着力发展更具竞争力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立足圭峰会城实际,你觉得圭峰会城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在哪里?计划在哪些方面求得突破?

    叶长新:圭峰会城占据新会主城区交通枢纽优势和商贸基础,有利于发展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稳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大昌物流仓储提升与本土企业合作占比,推动华冠平川物流基地加快落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聚焦专业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细分领域,全力支持新会港、高宝隆、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发展。积极发挥创新走廊作用,积极引入工业设计、会计事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联合各大运营商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信息服务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聚焦电子商务拓宽市场渠道,引导企业开拓电商、直播等路径,进驻扬航电商、道地陈皮潮创文化园等载体,推动产销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聚焦生活性服务业提质量,从消费体验、服务质量等多维度发力,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持续加大高端餐饮企业招引,主要到广州、深圳、佛山等美食高地和业态标杆城市靶向招商,推动顺德知名餐饮企业加快进驻奇榜共富广场,引入深圳高端连锁餐饮企业,探索“深圳企业运营+新会菜式”,重点打造陈皮精品菜式。聚焦商业配套招商,配合文华商业广场加大品牌企业招引,推动茶坑村商业项目加快落地。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城市,力争年内落户大型游乐园,提升本地旅游文化服务质量。

    用心用情做好“首席服务员”

    记者:新会区鼓励全员全链条招商,圭峰会城有什么具体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好全过程服务,提升自身招商能力?

    叶长新:圭峰会城将围绕“招增量、稳存量”开展招商暖企工作。一方面,配强配全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靠前,组建一支懂产业、懂市场、懂政策的青年干部攻坚队,定期研判,完善“招引—落地—建设—投产”闭环式服务链条,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一对一招商服务,促进新招项目落地建设。另一方面,坚持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利用暖企促投工作专班,主动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零地”增资扩产。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面对面恳谈会、企业家活动日等系列活动,强化政企对话,用心用情做好“首席服务员”,搭建供需经济小循环平台。

    “刚柔并济”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记者:招商引资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圭峰会城将如何继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叶长新:圭峰会城讲究刚柔并济,重点提升柔性政务关怀。圭峰会城一直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服务企业,成立经济发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专班,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全环节开展跟踪服务,坚持把多项检查合并统一开展,公共服务中心“中午不打烊”,定期送政策、送服务上门。立足企业之需,圭峰会城也聚力强化基础设施硬件配套,如,加快推进落实七堡蒸汽管道建设以及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等一批项目。同时,圭峰会城还将围绕打造“活力焕新城市会客厅”目标,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圭峰会城正高标准建设枢纽新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枢纽新城、江会片区建设一体化,增强辐射动力;实施城市更新,用好资源焕发旧城活力,聚焦文化历史保护与现代城市共生共融,加快枢纽新城建设与落实千年古郡文脉保护同步发力,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中心城区;深化人文景区品质提升,全面提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梅江农业生态园景观层次,串联人文景点,打造主城区慢行环线;努力建设绿美家园,大力协同推进绿美新会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高标准推进小鸟天堂国家湿地保护区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提升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打造服务圈、商业圈、生活圈,持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广“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织密“一老一小”服务网。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