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简家琳 通讯员/新会宣) 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残破有洞的古字画是如何奇迹般地恢复原貌的?近日,“故艺维新——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作品展”在新会区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让市民群众了解古字画修复背后的故事。
3月30日,展览首日,广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广州裱艺学会名誉会长梁伟智向观众展示了他最近对两幅现代书法家作品的新裱法。“我采用不同的装裱技艺,在装裱颜色的搭配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力求将书法家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梁伟智细致的讲解吸引众多市民群众驻足,感叹匠心之美。
广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广州裱艺学会会长尹纪召则分享了“挖款”这一技艺。何为“挖款”?尹纪召介绍,“挖款”就是将画作上收藏者的名字去掉,因为画作如果出售或赠送,名字可能会影响作品的价值。
据悉,本次展览由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裱艺学会联合主办,新会区美术馆承办,展期持续至4月21日,展出广州裱艺学会会员众多代表性装裱、修复作品。展品中既有对部分残损严重的传世书画作品的精工修复,也有对当代新作的高质量装裱,还有部分针对木雕、绢扇等不同材质作品的创新装裱。70余件(套)风格多样、技艺精湛的装裱及修复作品,向市民群众揭开“书画医生”化腐朽为神奇的秘密,让大家深入感受装裱修复技艺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