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层级责任、构筑快速防线、织密山林“防火网”……清明节临近,新会区迎来祭扫高峰,加上近期气温回暖、大风频繁等不利气象条件交织,森林防灭火等级不断提高,防火形势不容乐观。
为切实筑牢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森林“防火墙”,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会区应急管理局紧扣关键时段和节点,织密立体防护网,为全区40735公顷山林构筑安全屏障。
文/图 冯瑶君 新应宣
A 多维布防 压实层级责任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是森林特别防护期,天干物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据分析,今年3月以来,随着天气回暖明显,全区平均降雨比往年同期减少,加之春季生产和假期人员流动性强、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户外防灭火面临严峻形势。
在森林防灭火关键期,新会区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全区11个镇(街、区)都有区级领导挂点督导,并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落实好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及18个成员单位的包保责任,持续做好重点森林火险区工作。
森林防火重在“防”。紧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关键环节、紧要时段”,今年以来,新会区森防办组织应急、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单位不定期到各镇(街、区)坟墓集中区域等重点防火区域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
聚焦高火险时段和重要时段,新会区应急管理局对火灾多发易发区进行严防死守,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强隐患排查,加大巡查力度,并督促各村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设立防火检测卡点,严控火种入林,从严从实抓好山林防灭火工作。
“清明时节是森林春季防火紧要期,群众祭扫活动已经陆续开始,将持续到5月上旬。受传统习俗影响,群众在林区内焚香烧纸、燃放爆竹等野外用火行为显著增多。加之春季气候复杂多变,林区植被未完全返青,地表枯枝落叶堆积,极易因零星火源引发森林火灾。”新会区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柯锦波表示,清明节期间发生的森林火灾大部分是祭祀用火不当、山边林缘烧荒烧杂引发。
针对清明节火源和热点频发、多发的情况,新会区森防办接连印发《关于印发2025年新会区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工作措施,压实部门职责。同时,要求各镇(街、区)填报《镇街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流程图》模板,围绕重点林区和森林公园制定“一页纸”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强化镇村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B 应急力量前移 构筑安全防线
扑救森林火灾的关键在于“打早、打小”,对此,新会区应急救援大队按照省、市森防办“1/3靠前驻防、1/3机动巡护、1/3集中备勤”工作要求,前置到重点防火区域加强巡护工作,镇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应急救援队伍275人处于激活状态,时刻备战。同时,提前做好各类扑火救灾装备和森林消防车辆维护保养,确保处于良好运作状态,并前置到重点防火区域,做好扑火救灾各项准备。一旦发生火情,快速响应、及时上报、重兵扑救、安全高效处置。
为形成高效协作的防火网络,提升联动能力,新会区不断完善“一盘棋”联控体系,联合开展实战演练、宣传教育和火源管控,形成上下协同、区域联防、措施联动的防火格局。
2月28日,新会区森防办联合睦洲镇政府,在该镇梅大冲村周边林区开展森林防灭火联合培训演练,区、镇两级参演人数约70人。演练主要设置操作泵车、铺设水带、排除装备故障、无人机基本操作与投放灭火弹等科目,开展“以水灭火”联合演练,提高区、镇两级应急队伍联防联控和处置突发森林火情的能力。3月12日晚,新会区应急救援大队在三江镇皮子旧村蛇山开展森林防灭火夜间演练,创新融合各种扑火战术,利用小型无人机为一线扑火人员提供夜间照明,指明前进路线,做到“空地结合”。
为确保发生火情“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新会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火情处置“黄金1小时”快速反应;前置部署森林消防队伍、新型灭火装备,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关键点位设立移动指挥所,开展多次联合演练。
人力巡查是森林火灾的第一道防线。护林员是熟悉当地山林地形地貌的村民,是发现、处置早期森林火情的重要角色之一。新会区森防办、区自然资源局依托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实施护林员动态监管,线上监测护林员每天巡护里程等数据,全区231名护林员每天在线90%以上,超过省森防办达到80%的要求。
C 严控野外火源 织密山林“防火网”
新会区山林面积约40735公顷,森林面积大、分布广,森林防灭火工作点多、线长,给森林防灭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随着清明节假期、“五一”小长假的来临,入山人员将逐渐增多,户外游玩、吸烟、野炊等野外用火点多面广,诱发火灾的几率增大。
据了解,野外违规用火是森林火灾的主要起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起。
新会区应急管理局坚持把强化火源管控作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关键点,主要从及时转达气象信息、开展隐患排查、严格落实用火审批制度等方面抓好落实。在森防期内,及时转达气象部门发布的森林防火预警信息,让群众对能否进行野外用火进行初判,让群众为森防安全把好“第一道关卡”。
智能监测火险,构筑数字化“防火墙”。新会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推进林火智能烟火识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24年,新会区应急管理局将该项工作列入《新会区民生服务提质年重点工作清单》,在前期已有9个监控的基础上,在沙堆梅阁水库和睦洲吉仔公森林公园新增2个林火监控前端,覆盖面增至33%,实现有森林防灭火任务的镇(街、区)至少安装1个林火监控前端。目前,第一批林火监控前端均正常运作,第二批林火监控前端已完成建设,结合气象数据,可以精准预测火灾风险,提前预警。
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行动,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新会区森防办统筹力量,持续开展“五清”行动,清理森林公园、名胜区、林区神坛、庙宇、重点山头、村后山可燃物隐患4133.33平方米;清理维护防火林带、道路隔离带96.85公里;发现整改防火区内电力、电信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周边易燃隐患点21处;清理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边坡可燃物隐患1.3公里,清理公墓、连片坟地周边可燃物隐患多处。同时,重点对林区防火通道、巡护道路两侧的杂草灌丛、落石等进行清理,清理森林防火道路、巡护道路两侧的杂草灌木和枯枝败叶,改善防火通道通行条件,为应急抢险、扑灭林火提供畅通无阻的交通保障。
摸排重要设施,统筹发挥好防火基础设施的优势和作用。各镇(街、区)和新会区教育、科工商务、人社、交通、农业农村、城管、公安、供电,及江门站管委会、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单位合作,对辖区2公里外和行业领域重要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制定应急预案,开设防火隔离带,及时前置扑火物资。全区在主要进山入口共设置11个固定森林防火值守点和22个临时值守点,每个检查站点前置打火工具、消防水泵、水带、灭火器等处置早期森林火情的装备机具。
在市森防办实施“六个一律”开展“六项行动”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会区人民政府禁火令》,新会区森防办、区应急管理局常态化开展“猎火行动”、烧黄蜂违规野外用火专项整治行动,坚决严厉打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截至目前,共开展警示教育、劝阻违规用火行为9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