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真抓实干促发展·深读 ——学习贯彻21/2025-04-03/A02/93371743612743263.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门澳门携手 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4 月 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
江门澳门携手 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

江门、澳门文旅资源丰富。图为开平碉楼。
江门德澳纸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江门市中心医院“粤港澳特需门诊”已揭牌启用。
江门与澳门均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图为澳门大三巴牌坊。

    策划:谷江民 谢 敏

    统筹:曹乃付 王平强

    采写:陈倩婷 李银换 梁爽 吕胜根

    供图:陈倩婷 李银换 梁爽 郭永乐

    全会报告摘引

    关键词: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

    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支持促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聚焦澳门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业等“四新”产业,加强与澳门、横琴在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中成药、原料药、文旅会展、科普产业、特色金融等优势产业合作,加快建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在江门设立澳门企业服务站,共同为澳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质应用场景和产业载体。强化江澳“世遗”资源联动发展,创新推出澳门历史城区、横琴长隆、江门赤坎华侨古镇等“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湾区合作,快速发展。近年来,江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产业、金融、文旅、医药等方面加强与澳门合作,为粤澳合作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支持促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3月16日举行的澳门江门同乡会第六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2025年江澳新春交流会上,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新的一年,江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服务港澳初心,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江门贡献。

    江门、澳门合作现状如何?今后,两地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前行,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近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A 合作基础 地缘相近,优势互补

    粤澳合作,破浪前行。近年来,广东省在保障供澳食品供应、供水供电安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业融合与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给予澳门极大支持和帮助。同时,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以科技创新合作引领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加强文旅、投资、商贸、会展、体育、中医药等领域合作。

    横琴地处广东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之隔,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掀开了“琴澳一体化”的新篇章。“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江门有其独特优势。江门与澳门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优势互补。江门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扎实、侨乡文化深厚、交通设施便利。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两地距离进一步拉近,合作基础扎实,动力充足,前景广阔。近年来,两地往来密切,在不同层面的交流中寻求合作共赢。

    “江门拥有多个产业园区,涵盖智能制造、高新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澳门有4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通过研学旅游、学术交流及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合作,促进两地研究成果转化。”澳门江门青年会会长、澳门东望洋集团常务董事夏俊英认为,江门、澳门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前店后厂”“澳门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推动两地产业发展。此外,两地在文旅、中医药、银发经济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澳门江门青年会副会长、澳门新方盛集团董事刘秋瑜是祖籍江门的澳门人,是频繁往返于澳门、横琴与江门之间的创业者,对于加强江门与澳门合作,发挥着以商引商的重要作用。“我十分看好江门与‘澳门+横琴’的合作,也愿意为此做点事,因为我对这几个地方都很有感情。”刘秋瑜说。

    B 产业合作 根在江门,联通世界

    在澳门,民间素有“每3个澳门人就有1人原籍是江门”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澳门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江门已累计设立澳资企业1410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11.76%,涵盖五金家电、电子机电、食品制造、环保产业、纺织服装等制造业领域。比较有规模的代表性企业有东望洋(江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东望洋”)、江门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等。

    江门东望洋位于蓬江区江沙示范园区,葡式建筑风格引人注目。2011年,祖籍开平的澳门东望洋集团董事长甄瑞权回到江门,成立了江门东望洋,打造以食品生产为主,现代食品物流业为辅的现代化大型烘焙食品旅游生产基地。10多年来,江门东望洋与江门共成长,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江门食品制造行业的标杆企业。

    同时,澳门东望洋集团旗下的品牌“葡韵饼店”,在江门设有众多连锁店,并在线上销售葡韵手信食品,一些冷冻产品出口到加拿大等地区,让“舌尖上的澳门”通过江门走向世界。这种“澳门品牌+江门制造”的深度融合模式,成为江门和澳门产业协作的典范样本。

    环保产业领域的跨境协作同样亮眼。位于新会区崖门镇的新财富环保产业园,已吸引过百家企业在园区投产,并被纳入粤澳(江门)合作示范区启动区。去年,该园区培育的钧崴电子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后,钧崴电子借助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的机制优势,加速新技术转化落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此外,该企业还可凭借澳门与葡语国家的特殊联系,开拓澳门市场和葡语国家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江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有很多属于江门、澳门的“双城故事”。创立于1986年的江门德澳纸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澳纸品”),在二代接班人甘伟业掌舵下焕发新生。“澳门视野让我们更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江门完善的产业链则让创新快速落地。”在澳门出生长大的甘伟业认为,“双城优势”的完美融合,让德澳纸品在业内率先研发出“DA”坑瓦楞纸板技术,其物理抗压能力更强,印刷更加平滑,让企业获得美的、天地壹号、维达、联塑等知名品牌的长期订单。2024年,该公司销售额超5亿元。

    从东望洋飘香的葡式蛋挞,到新财富的环保解决方案,再到德澳纸品的创新技术,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起点,江门正以更开放的胸怀搭建跨境协作平台,持续优化“港澳融合”工程,让更多澳资企业在这片热土上续写“根在江门,联通世界”的崭新篇章。

    C 金融合作 创新前行,深度融合

    江门与澳门的金融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我市有关部门就与澳门金融管理局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签署《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我市也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地级市。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后,江门抢抓机遇,创新前行,促进江门与港澳金融深入合作。

    去年3月,鹤山市公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境外人民币债券,并在澳门交易所挂牌上市,获得多家海外金融机构的踊跃认购,发行利率创下了全国同级同类企业离岸人民币债(无外部增信)历史新低,打响了我市国资企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第一枪”。

    这是江门、澳门金融合作的双赢实践。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与澳门金融深度融合,具体包括推广两地信用评级结果互认工作、推动江门市优质国有及民营企业在澳门交易所发行债券、推广应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及推动两地金融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据统计,2024年江门、澳门金融合作业务量新增2700亿元、累计达5600亿元,同比接近翻番。《江门与澳门实现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案例还入选《“融通粤澳 携手共进”金融支持粤澳融合发展暨横琴建设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江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前来投资、旅游。如何让境外人士在江门消费、生活更加便利,成为江门金融系统的服务重点之一。

    “‘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很棒,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去年,澳门居民麦女士来江门探亲旅游时提出增信申请,建行江门市分行使用“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核验麦女士在澳门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后,成功为麦女士增加了信用卡额度,这标志着我市首笔“粤信融”跨境验证业务顺利落地。

    借助“粤信融”跨境验证业务,我市大力支持总部经济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为本土跨国企业和国际供应链服务商提供高水平跨境金融服务,当前共有8家跨国公司纳入本外币资金池试点,助力企业灵活运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资源。

    如今,随着江门、澳门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地金融市场加强互联互通,为境内外资本的双向奔赴架起了新的桥梁。

    D 文旅合作 世遗双城,频频“牵手”

    江门与澳门均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澳门历史城区”与“开平碉楼与村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两地在文化和旅游方面一直保持着友好交流和密切合作。

    在文旅方面,江门、澳门积极落实“共建人文湾区”的部署,充分发挥两地人文相亲的优势,促进两地文艺事业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两地在文化上频频“牵手”,涌现出一批文化合作项目。与此同时,两地正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线路整合、互送客源等深度合作。“两地旅游部门对接联动,建立一程多站连线旅游,可实现互利共赢。”夏俊英说。

    世遗双城牵手,澳门、江门文旅“聚”起来。随着“大桥经济”效应显现,江门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大湾区文旅新地标,赤坎华侨古镇更是屡屡出圈。“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副总经理宋营辉说。2025年1月,港澳游客占比显著提升,成为赤坎华侨古镇的重要客源。

    在距离赤坎华侨古镇39公里的台山四九镇瑷露德玛芦荟庄园,千亩芦荟花海正上演金色传奇。该庄园相关负责人黄凤钧介绍,3月以来,芦荟花逐渐盛放,景区的客流量随之明显增长,已吸引近2万人次过来赏花、游玩;自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以来,来自澳门的游客也明显增多。

    作为在江门从事旅游业的澳门人,许展敏已深耕江门多年。2005年,她成立了江门市飞扬国际旅行社;2025年初,其参与投资建设的七颗星农业生态园正式对外开放。许展敏表示,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再加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成为趋势,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江门旅游。她建议,两地政府、文旅企业可依托两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程多站”世界文化遗产“双城双展”精品旅游路线,促进两地旅游业发展。

    澳门导游促进会会长吴勇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会展业的区域联动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目前澳门正努力打造“演艺之都”和“体育之城”,以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江门与澳门若协同推动体育与旅游发展模式,共同承办大型体育活动和赛事,前景可期。

    E 医药合作 “医”路同行,守护健康

    江门与澳门携手共进,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地居民勾勒出一幅健康生活的新图景。

    江门市中心医院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号召,全力推动江门、澳门两地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该医院与澳门镜湖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专科建设、医疗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共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2024年至今,已有12名澳门医生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办理短期行医执业,其专业覆盖肿瘤科、呼吸科、普通外科等多个领域。江门通过邀请澳门高水平医生来院出诊、查房等方式,让江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化的诊疗服务,极大提升了就医的便利性。同时,两地医护人员积极开展学术会议、病例讨论等活动,深度促进两地医疗技术的交流发展。

    去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还成功申报了第三批“港澳药械通”内地指定医疗机构,成为第三批指定医疗机构中首个获省药品监管局批件并开出处方的单位。

    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阮晓红表示:“将持续深化与澳门的医疗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人才交流及项目合作,用足‘港澳药械通’政策,优化港澳居民就医流程,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携手共建‘健康湾区’。”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自2021年郑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科研创新三大赛道上全力奔跑。

    目前,双方师生往来密切,互访交流超30人次。《中医学基础》《经络与腧穴》等5门核心课程率先实现跨境共享,凭借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收获澳门师生的高度赞誉。在澳门离岛医疗综合体内,两校合力打造的“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熠熠生辉,还成功申报获批2项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

    据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副校长谭晓玉透露,“未来,双方合作将锚定‘中医药+健康养老’专业建设,持续深化课程共建与师资交流,为大湾区中医药职业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夏俊英认为,江门有中医药职业学院,而澳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横琴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地可积极推动创新药物试点。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长者群体数量持续扩大,江门、澳门两地可加强在老年护理、中药养生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激活银发经济蓝海。

    专家声音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文中:

    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机遇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文中表示,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横琴日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江门与横琴距离近,交通便捷,人员、商务来往方便,可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机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好几方面工作——

    放大江门优势。江门地域宽广,环境宜人,制造业发展强劲,创新渐入佳境,交通便捷通达,完全具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度发展的战略伙伴条件。两者的合作有利于加速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相关内容,有利于发挥大湾区对我国经济的核心引领作用。

    产业楔入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本身就是为了促进澳门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尤其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利用其在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沿海开放高地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优势,主动楔入澳门和横琴产业发展格局之中,而不是被动等待产业转移。

    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公共治理已经跨越了行政区域的限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尤为如此。江门可以作为澳门和横琴公共服务深度合作典范区,包括教育合作、医疗合作、科技合作、文旅合作等,为产业合作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