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蓬江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
展现新风貌、争创新示范
以增颜提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研究部署清明期间安全防范、
社会稳定和值班值守工作
推动“智”“治”同频共振
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
筑牢防汛体系安全防线
助力专利转化运用“加速跑”
共探绿色发展新机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蓬江区探索专利成果“先用后付”新模式
助力专利转化运用“加速跑”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吕颖珊 陈日曦 刘秀娟

    如今,不少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先体验再购买”服务。而在蓬江区,企业在使用科研机构的专利成果时也可以“先用后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专利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蓬江区通过机制创新,着力打通产学研壁垒,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广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新模式,推动专利成果更好地从“书柜”转移到“货柜”,助力专利转化运用“加速跑”。

    构建专利转化良好服务生态

    区市场监管局与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江门市首个全产业链综合性质量基础设施和高价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建立“新质引擎四驱联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集聚政府职能部门、镇街力量、科研院所、服务资源池等四大驱动力)工作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了计量校准、检验检测、标准建设、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该服务中心联动多部门深入调研走访超300家企业,为159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检索分析等专业服务200余次,汇编并发布省科学院超千项可转化及可授权企业使用的专利清单,夯实专利转化成果运用的质量基础,进一步构建专利转化良好服务生态。

    为让科研机构的专利成果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结合蓬江产业状况,聚焦专利转化运用这一关键环节,推广专利成果“先用后付”模式,允许企业在使用专利成果时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待使用效果确认后再根据实际效果支付费用。

    据了解,专利成果“先用后付”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与风险,尤其对于资金相对紧张的企业而言,可以在不承担前期高额费用的情况下,大胆尝试新的专利技术,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推动专利成果走出“象牙塔”

    针对科研机构有专利技术但缺乏应用市场,企业有市场需求却缺少专利技术等阻碍专利转化运用的堵点,区市场监管局立足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职能,主动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通过政策引导与服务保障双向发力,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产业化需求双向匹配“桥梁”,推动高质量且实用的专利成果走出“象牙塔”。

    比如,蓬江区某知名摩托车零配件企业提供微波辅助微锻表面处理专利技术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摩托车减震器因高摩擦损耗导致的避震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痛点,显著提高了减震器的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静摩擦系数降低近50%,摩托车减震器的减震性能与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此外,“先用后付”模式还成功推动合金性能提升、非晶态金属涂层应用、茶枝柑黄龙病防治等专利技术的转化运用,充分展示了该模式在推动专利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显著成效。“下一步,蓬江区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继续发挥全市首个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更多专利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破解专利转化运用难题。”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