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大“服务圈”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我市启动星创天地建设工作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报名火爆
江门本土国企拿下市区一宗商住用地
海关助力新会养殖活鱼抢“鲜”供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山市持续提升社区服务力
三大“服务圈”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桂林社区打造长者宜居“生活圈”,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图为老年人在桂林社区长者饭堂就餐。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梁兆麟 李建莹 陈艺锋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鹤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计划(2024—2026年)》,大力实施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用好社区“大党委+职能部门”和社区“大党委+服务项目”两大机制,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供需匹配、优化服务、多方赋能为抓手,多点发力打造居民就业“服务圈”、长者宜居“生活圈”、青少年健康成长“联盟圈”,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打造居民就业“服务圈”

    “您好,请问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之前都有哪些工作经历?”走进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零工市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求职者提供求职意向登记、职业推荐、政策咨询等多项服务。

    零工市场进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鹤山市大力提升社区服务力的积极探索。

    去年以来,鹤山市积极链接上级资源,以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重点打造居民就业“服务圈”,发动社区网格员、志愿楼长上门走访,广泛收集社区居民就业需求,重点摸清特殊群体的就业需求情况。

    桂林社区还充分利用鹤山“e就业”小程序打造的零工市场线上平台,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发布各类灵活用工需求,零工群体可以根据自身技能与时间筛选心仪岗位,大大缩短招聘与求职周期,大幅提升招聘与求职效率。截至目前,零工市场对接用人单位427家,发布招聘职位1913个,收集岗位需求数6612个。

    此外,桂林社区充分用活社区闲置空间,在零工市场旁开设手工作坊,通过“前门店、后工厂”的形式,积极对接企业引入便携式岗位,推动实现“家门口”就业。

    打造长者宜居“生活圈”

    “社区里还有义诊、爱心剪发、中医理疗……社区养老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提及桂林社区,刘阿姨滔滔不绝。

    居民群众满意的背后,源自于鹤山市直面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情况,通过聚焦“五大”服务领域,全心全力建设“长者生活馆”,打造长者宜居“生活圈”,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家政服务上,定期上门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家居清洁、收纳整理、煤气检测等志愿服务,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医疗保健上,协助社区医院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超1000份,定期开展义诊;同时,在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中医治未病服务站,提供疾病预防、康复诊疗、中医养生等服务。

    生活服务上,开设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人缓解孤独、排解焦虑。

    助餐服务上,深化长者饭堂建设运营,年均为10万多人次提供方便、营养、实惠的家门口助餐服务。

    老年课堂上,累计开设书法、曲艺、音乐等兴趣班以及健康养生、法律知识等讲座2000余场,持续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联盟圈”

    “家长情绪稳定才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孩子不宜过分管束”……近日,位于沙坪街道雁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鹤山市家庭教育指导站举办了“青春期的‘危’与‘机’”家庭教育讲座,近百名家长参与,现场干货满满,获得家长连连称赞。

    针对新建住宅小区年轻家庭占比高、幼童数量多情况,鹤山市立足群众需求,重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站服务项目,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联盟圈”,引导职能部门下放资源赋能社区,着力建设集法治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个案指导、观护教育、个性化帮扶等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家庭教育指导站已累计开展专题讲座、上门疏导等10余场,惠及青少年近600人次。

    “接下来,鹤山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推动更多公共资源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与治理水平,让社区更具人气、更有活力,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鹤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