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究
用好信息技术 赋能书法教学
探究AI赋能作文教学
让数学教学“活泼”起来
润德于细 育人为本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开展跨学科的教育活动,提高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综合进行教学活动,更好实现实践性需求。本文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旨在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江海区天鹅湾小学 卓娟娟

    为培育核心素养提供新路径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革新,提出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及跨学科学习等核心概念。跨学科学习是拓展型任务群,意味着语文教学不再限于单一学科,而是鼓励与其他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认知有限且知识理解有差异。新课标倡导跨学科融合教学,引入多学科视角和情境模拟,让抽象语文知识具象化,使学习成果从静态变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应用能力。

    同时,跨学科融合教学让语文与数学、历史、自然等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可以构建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促进学生逻辑、探索、审美等多方面能力发展,全面激活教学对培育对象的根基润泽效能。此外,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新路径,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发挥学科对核心素养的承载转化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要细致规划。教师研读教材,把握核心与价值,明确跨学科融合目标。

    比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语言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以融入历史与地理知识,丰富教学维度。比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的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讲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西沙群岛的开发与守护,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地理方面,可以通过地图展示与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关键动力,而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考虑学生特点规律,精心设计活动。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展示《清明上河图》这一传世名作,引导学生从画作的结构布局、细节描绘中感受其艺术之美,还可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讲述北宋时期东京城的繁华景象。

    拓展教学资源 丰富学生视野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拓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学应聚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有《草船借箭》等源自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目,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深厚。针对此特点,教师可将小学生版四大名著引入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原著,并以此作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原著的完整风貌,还能在遇到困惑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无论是向教师请教还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答案,这一过程本身便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全方位锻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入阅读四大名著,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也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时代,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拓展资源,融合学科,丰富视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积极实践这一理念,在新课标下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