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恩平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恩平市“粤港澳大湾区”认证工作推进会,标志着恩平“融湾建设”进一步加速。“湾区认证”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在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以粤港澳认证联盟形式开展的高端品质认证活动,其通过“一次认证、三地通行”的制度设计,能够降低产品及服务流通的制度性成本。笔者认为,恩平积极推进“湾区认证”工作,有助于其以“小城市”撬动大格局,带动恩平经济突围。
首先,“湾区认证”对企业赋能效应明显。恩平曾受困于“产业集群散、品牌能级低”的发展瓶颈。全国每10支麦克风就有7支产自恩平的产业优势,却因“县域制造”的标签,长期困守价值链低端。“湾区认证”构建起“质量互认、标准互通、品牌互信”的转化机制,通过“一次认证、三地通行”的制度设计,能有效打破地域品牌认知壁垒,降低产品进入港澳的合规成本。如今,恩平企业可借“湾区认证”标识纳入国际认可的价值坐标,直通港澳政府采购目录,为企业参与湾区产业分工开辟快速通道。
其次,“湾区认证”能带来城市能级提升。港珠澳大桥通车拉近了恩平与港澳的距离,“湾区认证”则进一步消弭了制度性隔阂,激活了区位优势的乘数效应。恩平温泉旅游康养项目经认证即可对接港澳长者北上养老需求,丝苗米、濑粉等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认证可直供港澳商超并实现溢价。这种“地理区位+制度创新”的双重优势,有望使恩平从传统侨乡转型为湾区要素融通的关键节点。
再次,“湾区认证”的规则极具战略价值。其“由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的机制创新,使县域经济能够突破行政层级限制,直接参与湾区规则建构。作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恩平可探索将生态养殖标准纳入“湾区认证”体系,进而凭借生态优势掌握绿色农产品的定价话语权,掌握细分领域的标准主导权。这或将重构湾区绿色农产品价值分配格局,使生态价值充分转变成经济价值。
在县域经济竞速湾区一体化的赛道上,恩平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抓住一切能把产业做大做强的机会,在深入推动“湾区认证”中实现县域经济的突围。 许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