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新会新闻
上一版3  
加快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力争项目招引“量质齐升”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会织就现代农耕新图景
提高外贸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品牌突围……
新会织就现代农耕新图景

三江镇利香农场投资引进自动化水稻育秧设备。

    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品牌突围……新会区正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织就一幅“粮安天下,地尽其用”的现代农耕新图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智慧农业

    演绎春耕时代新景

    3月初,走进三江镇联和村的利香农场,只见一排排秧盘整齐地摆放着,宛如绿色的方阵,充满生机与活力。今年1月,该农场投资引进自动化水稻育秧设备,采用“自动化育秧设施+露地秧田育苗”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集中育秧供应能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千年农耕图景,在葵乡大地持续焕发着新时代智慧韵味。

    今年1月中旬,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新会区种植业2025年春节和春耕期间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重点选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稻直播、合理密植、测土(三控)施肥、“三新”施肥、增施微生物肥和有机质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双季稻轮作以及省主推等适用技术,高质量抓早、抓实、抓好春耕期间种植业生产工作,为实现全年丰收夯实基础。

    “近年来,新会区在春耕生产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绿色、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新技术,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新会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师汤杰鹏表示。

    制度创新

    加速撂荒地复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要求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如何让荒地焕发生机?新会区积极探索“撂荒地复耕复种+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让撂荒地“活”起来。

    去年,新会区供销社与沙堆镇政府合作,积极承接复耕撂荒耕地项目,以沙堆镇那伏村作为撂荒地复种水稻示范点,将7公顷(105亩)原种植草皮的撂荒地整治后,重新种上水稻,实现单造亩产450公斤,成功“变小田为大田”,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现象。同时,政府鼓励引导那伏村农户通过出租、转包、转让等形式,将撂荒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社,委托开平供销优禾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集中统一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由专业农机手跟进耙田、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机械化作业,积极申报撂荒地种粮政策补贴及相关优惠,实现将土地流转、全程机械化服务与政策补贴的有效衔接。

    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现场观摩会,向全区农户推广的那伏村成功经验,“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机手+农户”的模式,既提升了种植效率,又降低了托管成本,更推动水稻增产增收。新会区供销社表示,今后,将以托管撂荒地复耕复种为契机,因地制宜为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加工、订单收购等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力保障粮食稳产提质。

    品牌突围

    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富硒茶、富硒米、富硒蛋、富硒豆……在崖门镇约4300公顷的富硒土地上,正孕育出一个个“金疙瘩”。2020年,经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检测,崖门富硒地块土壤平均含量高达0.977mg/kg,这一特殊地质优势,正被转化为品牌价值,成就崖门的天然富硒产业。

    “近几年,我们在政府的指导下,采用有机种植方法,生产更高品质的富硒米。”崖门镇同成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国良拥有73公顷富硒稻田,他表示,传统种粮收益不高,而换成富硒米则不同,“只要种得好,不怕卖不好”。

    崖门镇横水村依托优质富硒土地资源,打造了茶、豆、米、薯、皮、蛋、禽、鸟等“富硒八宝”富硒农产品品牌。横水村党委书记助理陈翠灵表示,在规模化种养的基础上,横水村积极引进富硒大米加工、冯氏珍禽、硒泉鲩鱼等项目,大力推行“村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富硒特色农业种植产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带动强村富民“造血式”发展。目前,合作社成员近万亩的稻田、水果基地、水产及畜牧场等先后“加入”富硒产业,横水村富硒产业蓝图不断拓展。

    “土地经过富硒认证后,农产品更受欢迎,价钱比以前卖得高,大约提高20%,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了。”横水村村民许先生高兴地说道。

    崖门镇发展禽业厂负责人李娇容在崖门镇从事禽蛋批发已经20多年,“我们的禽蛋被检测为富硒的产品,有了‘富硒’加持,产品更加受客户欢迎。期待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的产品销路变得更广。”李娇容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