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成为抗癌路上的强大武器,每一步都在与病魔抗争,每一滴汗水都是生命的坚持。”口腔癌手术后,54岁的朱先生通过跑步运动康复,他在分享自己抗癌经历的视频中这样写道。
曾经,他因长期嚼槟榔而不幸罹患口腔癌。然而,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决心,通过跑步等锻炼方式成功战胜病魔。日前,他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抗癌经历。
文/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图/受访者提供
长期嚼槟榔罹患口腔癌
朱先生是湖南人,在江门工作生活已超过10年。在来江门之前,他就养成了嚼槟榔的习惯。
“在湖南老家,很多人觉得嚼槟榔提神醒脑,工作干劲十足。”朱先生回忆道。到江门工作后,这个习惯并没有改变。20多年来,他几乎将嚼槟榔当作日常习惯,却从未意识到这一行为背后潜藏的健康危机。
2021年年底,朱先生开始察觉口腔有所不适。起初,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口腔溃疡,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愈发剧烈,而朱先生依然选择隐忍。直至半年后,疼痛已让他难以忍受,连吃饭都变得艰难,他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朱先生被确诊为口腔癌。这一诊断结果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当时医生告诉我,我是舌癌晚期,这与我长期嚼槟榔的习惯脱不了干系。”朱先生说,虽然以前就听说嚼槟榔不好,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没想到命运真的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朱先生感到非常后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大家嚼槟榔的危害:“如果有嚼槟榔的习惯,一定要戒!如果出现口腔不舒服一定要去看医生,不要拖着不当一回事!”
用跑步战胜病魔
2022年7月,朱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切除了大部分癌变的舌头,但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挑战。由于进食受限,他甚至只能依靠鼻饲管来维持营养,身体状况一度堪忧,体重直线下降近20公斤。
“术后,吞咽困难、言语不清,每一次尝试交流和进食都像在荆棘中前行。”朱先生回忆道,漫长的康复期,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折磨,让他无数次在深夜崩溃。
幸好,朱先生一直有跑步的习惯。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朱先生决定重拾跑步这个爱好。“我查了很多资料,也听了不少病友的故事。我发现那些情绪积极、坚持锻炼的人,恢复得都比较好。”从一开始恢复锻炼的几公里到后来的几十公里,每一滴汗水都是他抗癌路上的见证。“纵使曾经病魔侵袭,我用晨跑宣告,我的生命依然炽热,我的意志坚不可摧。”朱先生在曾经发布的视频中写道。
2023年10月,朱先生到医院复查,指标一切正常。“跑步不仅让我免疫力提升,也让我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升了。”朱先生相信,“奇迹是我每天跑出来的。”
复查后一周,朱先生在长沙参加了人生首次马拉松比赛,由于吞咽困难,中途他无法进行补给,但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脚步的抬起与落下,都是对自我极限的冲击,都是对命运不屈的抗争。”跑过终点后,他趴在终点线旁边的栏杆痛哭流涕,“别人以为我是激动,只有我知道这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我绝望过、抑郁过,是跑步把我救赎了。”
如今,朱先生已跑过十五场全马,复查结果也一切向好。“我用脚步证明,病魔可以侵袭身体,但无法击垮灵魂。”朱先生说。
延伸阅读
槟榔无安全摄入水平应完全避免
“食用槟榔最严重的后果会致癌。”江门市中心医院口腔综合科主治医师冯雅雯表示,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小小槟榔为何会致癌?冯雅雯表示,大量研究证实,咀嚼槟榔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槟榔中的生物碱会刺激口腔黏膜使其纤维性变,导致口腔黏膜由软变硬,失去弹性。“OSF属于癌前状态,其中7%—13%可进展为口腔癌,合并吸烟或饮酒者,癌变率提高至15%—20%。”冯雅雯表示,槟榔果是粗纤维,长期咀嚼过程中本身就会对口腔黏膜有微小创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灼痛感、张口受限、全口黏膜变白等症状。长期刺激,有一定概率会因为这些创伤因素出现不可愈合的溃疡,进而癌变。
冯雅雯提醒,没有长期吃槟榔的习惯,只是偶尔嚼几颗,可能也难逃槟榔的魔爪,任何剂量的槟榔摄入都有引发口腔病变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槟榔无安全摄入水平,应完全避免。此外,不损害口腔的槟榔,是不存在的,无论槟榔的制作过程是否有添加烟草成分,均能致癌。
冯雅雯提醒,未体验过槟榔者,拒绝第一口槟榔;有咀嚼槟榔习惯者,应停止进食槟榔;如出现临床症状,应尽早前往专科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