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平台就能调用全国名师资源,备课时间节省一半!”日前,在江海区景贤小学的教师办公室,语文老师张惠华将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找到的详细诗词解析、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整合到教案中。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由教育部推出的教育平台,包括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和教材10个板块。近年来,我市各校师生掀起了一股“学平台、用平台”的热潮,通过创建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教育“江门模式”,为侨乡教育插上了“云端翅膀”。
文/图 曾婧
接入“外脑” 打造高质课堂
日前,江门市蓬江区范罗冈滨江小学语文老师周贇正为学生们播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屈原》视频。与此同时,在另一间教室里,该校的信息科技老师冯晓莹正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上课不但能听老师讲,还能通过看视频了解更多课内外知识,真有趣!”范罗冈滨江小学学生余沅书兴奋地说。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片沃土。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实现课前精准定教、科学定制;课中立体互动,及时反馈;课后定制作业、科学评估。
“平台上有很多精品课例和名师微课,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周贇认为,教师不仅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节省了备课时间,还能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新的教学设计灵感,让课堂内容更丰富生动。
“我校年轻教师和跨学科任教教师占比高,部分教师独立备课经验不足。”台山市新宁小学副校长朱红燕表示,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将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列为年度重点工作,通过“骨干引领、全员覆盖”对全体教师实行分层培训,并将该平台应用纳入教师考核,每月评选“智慧教学之星”。“用好、用活平台后,教师能更好地掌控课堂氛围,进行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效率和团队备课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朱红燕说。
“通过平台的作业打卡记录和同步练习反馈,我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比如哪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哪些学生需要拓展提升。”张惠华表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监测与量化评估。基于评估,她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帮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中实现进步。
课后“加餐” 激活个性学习
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课后服务—文化艺术”板块中选择与舞蹈、体育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是江海区景贤小学学生程书贤很喜欢的学习课程。线上学习让她不仅收获了书本知识,还增加了艺术、体育领域的积淀。
除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还广泛汇聚遴选了各方面的优质课后服务资源,涉及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六类资源,拿来即用,轻松易学,师生、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后学习定制“特色菜单”,实现个性化“加餐”。
“孩子现在预习课文,会主动搜名师解析视频,比只读课文高效得多。”程书贤的妈妈发现,现在女儿通过平台预习,已能自主归纳课文中心思想。
余沅书的妈妈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深用户。她表示,以前辅导孩子学习时,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从有了平台这样的‘好老师’,我既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又能利用家校群与老师沟通,减轻育儿焦虑。”近期,她发现“课后服务—科普教育”板块中有一个“漫游科技馆”项目,孩子点击进去就能看到全国各地知名科技馆的实地VR全景,足不出户实现“零距离”畅游。
全域推进 构建“江门样本”
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化应用,江门市教育局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责—学校主抓”三级联动及评价机制,并投入超6000万元更新教育数字化设备,建成一批智慧教室,实施基础教育专网提升计划,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构建“1(市级)+7(县区)+N(校本)”资源矩阵。
“目前,我市已建成6所省智慧教育标杆校、18个名师团,成立17个学科研修工作坊,组建160个种子团队,打磨出近50个优秀教学案例。”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结合书香校园,开展“侨乡文化”“学科学 爱科学”等书香云享活动,上传了学生作品近10万件、导读视频及活动案例近5000件,上传数量居全省第一。
根据江门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我市已实现区域、学校、师生100%覆盖应用,平台访问量达3.5亿次,每百位教师访问量18.4万次,每百位学生访问量2.3万次,平台应用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进平台推广应用工作,从教、学、管、测、评等各方面深化应用,积极探索具有江门特色的应用模式,促进江门教育高质量发展。”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