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深圳市南山区考察团来江门对接,明确与我市建立跨行政区新型战略合作机制,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深江合作是近年来江门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有数据表明,在过去3年里,江门成功吸引了深圳超亿元的项目投资额超过78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更是突破了500亿元,为江门晋升为广东第六座工业投资千亿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众所周知,深圳是“超一线城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约3.68万亿,此次来江门考察的南山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约9500亿。尽管我市要全方位对标学习深圳,但我们仍需在产业合作上找准一两个方向,聚力深化攻坚。笔者认为,安全应急产业在深江合作中大有可为,应谋定长期主义的策略,“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最后定会终有所成,理由有三:
其一,深江皆有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强烈愿望。深圳早在1996年成立全国首个市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大安全),并于1998年成立了深圳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大应急)。同时,深圳也是全国最早体系化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城市,出台文件明确安全应急产业的重点支持领域方向,引导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江门作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后起之秀,2021年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并加快形成“五维一体”发展格局。2022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成功入选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跻身“国家队”。毫无疑问,深江两地能达成共识,对安全应急产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的理解都很深入透彻。
其二,深江皆有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良好基础。安全应急产业的业态大致包括装备、技术和服务,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简而言之,传统各个产业,只要应用在“安全应急”上,就有可能成为安全应急产业,典型如江海区传统的LED产业,在安全应急元素的加持下,转身就成为了应急照明的产业集群。因此,原先有的产业种类、业态越丰富,发展安全应急产业便越有底气,创新的支撑力度便更为充足,而这正是深圳、江门共同的优势所在,二者都是为数不多的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均有布局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双方强强联合,可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其三,深江皆有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丰富场景。安全应急产业,绝非“纸上谈兵”的产业,其研发、生产、投入市场全过程要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的实战领域,这就意味着应用场景必然是孕育安全应急产业的沃土。目前,深圳的安全应急产业已经聚集了众多解决当下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的“新质科技”,应用场景覆盖应急通信、无人系统、超高层消防救援、特大城市“平急两用空间”解决方案等。江门陆地面积95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9公里、海岛352个,常年面临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也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应用提供广阔的试验平台。据笔者了解,深圳某头部无人机厂商经常在市应急救援支队以实战的形式测试研发新机型,已为“深圳研发+江门试验”的新模式提供鲜活的范本,假如深圳和江门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再进一步深化实践这种模式,相信可以进一步挖掘安全应急产业的创新性、体系化、市场化潜力。
听江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