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山市三合镇,总能看到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穿梭在企业工地、村居田间:当讨薪工人聚集工地时,她连夜现场调处;面对企业主的推诿拖延,她“软磨硬泡”6小时;遭遇复杂土地纠纷,她挽起裤脚帮村民移栽蔬菜……她就是三合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伍艳梨。她用法律丈量公平,用温情融化坚冰,到岗3年多的时间内,她们团队主导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56宗,其中为近1600人次外来务工人员追回工资约4200万元。她用“将心比心”的温度和“情理交融”的智慧,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架起“连心桥”,让“枫桥经验”在侨乡大地绽放新光彩,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感人的故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通讯员 江政法宣
心里装着群众 为民排忧的“急先锋”
“群众利益无小事”,伍艳梨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群众提出合理诉求时,或遭到不公正待遇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矛盾纠纷调处的现场。
2022年腊月十九,临近春节,三合镇某房地产项目建筑工地却气氛紧张,该项目的20多位工人满心焦虑。承建商拖欠他们一年工资,共计60多万元,多次承诺支付却屡屡爽约,直到腊月十九仍无音讯。无奈之下,工友们聚集在建筑工地讨薪。
伍艳梨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看着情绪激动的工人们,她坚定地承诺:“政府一定会帮你们依法讨回工资!”简单的一句话稳住了工人的情绪。她迅速联系承建商核实工资额,引导工人准备资料,同时联合信访、人社、公安等部门与承建商沟通并展开释法说理。在多方努力下,当晚工人代表与承建商签订协议后散去。腊月廿六,伍艳梨盯着时间节点回访,当得知工人已悉数拿到工资后,才安下心来。
还有一次讨薪经历,同样展现了伍艳梨的执着。为帮外来务工人员讨薪,她前往台山城区一家主包建筑公司。尽管前期台山市和三合镇等各级政府部门已做大量沟通工作,但让老板同意按期付款并不容易。出发前,她已经心中有数,知道此行不易,中午特意去吃了份快餐,养足精神。
下午3时许,伍艳梨走进老板办公室,开始劝说老板支付工资。老板却一直在倾诉自己的难处,双方陷入僵持。伍艳梨毫不退缩,“他不同意,我就不走”,她心里抱着这样的信念,一直坚持到晚上9时多。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软磨硬泡”,坚持法、理、情并重,老板最终同意支付工人工资。后来,这位老板在微信上还为她的执着和坚持点赞。
在三合镇司法所所长雷文辉的印象中,伍艳梨对待群众的事,永远都是全力以赴。某个周末,她感冒发烧,身体不适,却在接到矛盾调处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心里就想着赶紧解决群众的问题,根本顾不上自己身体不舒服。”雷文辉感慨地说。
雷文辉还记得一件曾参与调处的纠纷。一家企业施工时,泥巴覆盖了附近农田,村民要求清理,企业撤场后村民不好找到业主,双方僵持了一两年。伍艳梨多次前往距离镇政府二三十公里远的村子调处。有一次,伍艳梨与村民坐在村头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当时蚊子很多,很多村民都有些受不了,想要离开,可伍艳梨还在耐心地与村民代表交谈,商议纠纷解决方案。最后,她还引导村民走司法程序,与司法所一起帮着村民搜集证据、起草法律文书,最终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心中有“准绳” 依法化解矛盾的“护航员”
处理矛盾纠纷时,伍艳梨始终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有理、有情、有法、有据,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
2025年1月,该镇一卫浴公司发生一起纠纷。一名工人在出租屋猝死,家属向企业提出28万元补偿金的要求,企业认为不属于工伤,只同意支付慰问金,双方僵持不下,十多名家属到企业办公楼讨要补偿,影响了企业正常办公。
伍艳梨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她先安抚家属情绪,承诺依法为他们争取最大利益,赢得了家属的信任。随后,她投入调查工作,明确三个关键调查方向:死者当天是否休假、猝死前一天是否正常上班、猝死前一段时间是否加班。为了获得确凿的证据,伍艳梨不畏繁琐,查阅企业考勤记录、工作安排等大量资料,并向家属及工友核实情况。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她又征询职能部门单位和律师的意见。经过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最终查实了企业对该员工死亡不担责。
伍艳梨向家属释法说理,家属也明白企业不担责,但希望企业给予人文关怀。在她的主持下,企业与家属友好协商,最终企业向员工家属支付4.5万元作为人文关怀,事情圆满解决。
“不到1个小时就解决了这宗棘手纠纷,处理问题有法有据、有理有情。”这家卫浴公司的负责人发自肺腑地说,“有伍主任在,我们就安心。”
三合镇派出所所长雷伯乐对伍艳梨处理纠纷的方式也十分佩服。“她总是那么耐心、细心,先了解摸清真实情况,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帮任何一方。对过激一方或提出过度要求的,她会先安抚情绪,引导对方接受合理合法的调处结果。”
伍艳梨并非法律科班出身,但她深知法律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性。她重视法律的学习,笑称自己法律知识都是在一次次调处纠纷中“堆”出来的。每成功调处一个案例,她就对相关法律领域熟悉一分。在她的努力下,大部分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妥善解决。
心怀一团火 温暖群众的“贴心人”
伍艳梨不仅用心、依法解决问题,还心怀热忱,用热情倾听温暖群众,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等移好蔬菜就可以开工了。”在东联村,伍艳梨正拎着锄头帮村民移栽蔬菜。原来,她是来处理一宗土地纠纷的。在东联村,某农业公司租赁闲置地种植,一名村民在地块边缘种菜,影响公司开水沟和耕作进度。此前,农业公司和村委会多次与该村民协商补偿,均未成功,双方僵持了3个多月。农业公司因赶农时将农机设备开进来准备清场,引发该村民阻止施工并报警。
伍艳梨前往现场前了解到,这位村民家境不错,种菜是出于情怀。到现场后,她先与该村民闲聊家常,交流种菜经验,拉近关系后,拿出租地红线图,用通俗语言解释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说明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大家支持。村民听后欣然接受调解,主动移栽农作物,且未要求赔偿。
“群众并非不讲理,就看你怎样讲。”伍艳梨说,“基层工作需要法理,也需要情理。”在她看来,只要用心去沟通,用真情去打动群众,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伍艳梨一起共事的三合镇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何雯茵回忆起一件事,有一次,三四位阿叔走进镇综治中心反映诉求,脾气很大,年轻的工作人员一时不知如何接待。伍艳梨看到后,立刻出来安抚阿叔们的情绪。问清来意后,她约好时间到现场摸清情况。最后,伍艳梨将阿叔们送出门口时,阿叔们亲切地叫她“梨姐”。从最初的情绪激动,到最后变得亲切友好,这都得益于伍艳梨的热情接待和耐心倾听。
伍艳梨认为,面对求助的群众,要时刻保持热情,“走进你办公室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要让对方觉得,‘来到这里还是有点希望的’。同时,你也要让对方清楚地知道,还要去调查核实,最终会依法处理”。所以,基层干部要学会倾听,有些群众只是需要倾诉,倾听并开导他们,就能解开他们的心结,若是群众真受委屈,就要帮他们讨回公道。
在三合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庞海滨眼中,伍艳梨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亲和力强,对待有诉求的群众耐心十足,工作热情高涨。“不管多难缠的上访人,在她面前都发不起火,都会被她的真诚打动,解决诉求后,不少人还和她成了朋友。”庞海滨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