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
扮靓侨乡江门 点亮美育之光
挖掘培养本土“网红”带火侨乡文旅好物
圣戈班中国广东开平生产基地项目动工
江门原创华侨题材院线电影《神秘家书》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
为沉香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扮靓侨乡江门 点亮美育之光
央美师生为“百千万工程”增“色”添“彩”
央美学生为1995年建立的体育室穿上“新衣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晨光初破,骤雨初歇,开平塘口镇裡讴小学灰白的墙面上已跃动着斑斓的色彩。中央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央美”)建筑学院的学生手持画笔,在斑驳的墙面上勾勒线条、调和色块,将侨乡故事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化作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4月28日,央美建筑学院师生团队在塘口镇裡讴小学开展墙绘及美育课堂活动。近百名央美建筑学院师生通过墙绘和美育课程,将艺术与乡村充分融合,让乡村成为艺术焕发生命力的新场域。

    据了解,央美每年“五一”假期前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社会专业考察与社会实践课程。近年来,央美建筑学院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要求学生借助外来者的新鲜视角,观察当地建筑文化,提取并总结相关材料,以美术的表达方式呈现。“开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色,具有独特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一思路,今年团队选择到这里开展测绘调研。”央美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傅祎说,“学生扎根于开平塘口,品味当地风土人情,借助艺术的桥梁,把碉楼文化展示给外界,让‘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本土文化得到展现与传承。”

    专业“画手”扮靓校园角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仅凭美丽颜值当然不够,还需要涵养精神内核。艺术乡建,为涵养精神内核提供了更多可能。

    黑花岗岩、醉红、青翠山岗、玛瑙绿、原野、午后艳阳……墙绘现场,颜料桶沿墙根排开,调色盘上群青与赭石交织。校园里,46名央美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一墙一风景”为理念,将碉楼文化、侨批故事、非遗民俗等元素融入墙绘,让冰冷的墙面化作“会说话的文化长廊”,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生。

    艺术乡建不是“涂脂抹粉”,要用美学思维重构乡村空间。放眼望去,操场旁边的墙绘已初见雏形:碉楼群巍然矗立,山林青葱起伏,跳跃的醒狮栩栩如生。

    央美建筑学院大二学生周佳宜蹲在墙角,用细笔勾勒碉楼窗棂。“每一笔都要‘入木三分’,就像修复古建筑时的‘绣花功夫’。”她笑道,“我们不仅是在画画,更是在用色彩为乡村‘化妆’。”不一会体育室外墙上碉楼、骑行等元素一一浮现,稻田如金色绸缎般铺展至天际。这间1995年冬天建立的老建筑就此穿上“新衣裳”。

    “开平的碉楼是当地最突出的文化元素,设计墙绘时我们致力于平衡美育与碉楼文化元素。从学校正门至操场一侧,团队共设计8幅墙绘,分为三个区域。内容涵盖自力村及著名碉楼的临摹复刻,以及小学生美育、体育相关内容。”央美建筑学院大四学生谢昊君表示,校门口墙绘对自力村进行概括呈现,操场一侧的墙绘则围绕小学生的体育美育文化及当地民俗特征展开设计,体育器材区域的墙绘以当地碉楼为蓝本进行再创作与整合。

    谈及为何选择塘口镇作为创作基地时,央美建筑学院教授范尔蒴表示,开平碉楼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差异明显,极具特色,采用混凝土剪力墙与横梁结构,对同学们的建筑研究和学习帮助极大。

    范尔蒴表示,此次活动得到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以及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的大力支持。基于此,该学院将以开平为基础,在整个广东省开展为期数年的民居研究、古村落研究以及艺术赋能乡村,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乡村艺课”点亮乡村美育之光

    在中国广阔的乡村大地上,艺术教育不仅关乎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滋养,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碉楼分为更楼、居楼、众楼,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区别吗?”在央美团队精心布置的“美育课堂”上,央美研一学生吴成帅对开平侨乡文化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围绕美术教育、绘画教程以及色彩感知等方面展开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育和美术的认知。

    在绘画实操环节,央美学生2人一组对学生进行精心辅导,孩子们用画笔勾勒起心中的碉楼,指尖翻飞间,方寸天地里崛起一座座微缩的“艺术碉楼”。

    “乡村艺课”点亮了乡村美育之光。

    “团队为此次教学做了长时间准备,在文化挖掘以及色彩教学筹备方面,花费了半个月时间。”谈及活动的收获,吴成帅感慨此次活动意义重大,成功将央美“大美育”“大美术”的精神传递到开平市。在教学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当地学生对美术的热情。

    “对于当地小学生而言,他们长期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可能对身边的美景习以为常。央美的学生从2000公里外赶来,凭借敏锐的艺术思维,能够迅速发现这些美,并将其传播给小学生,让孩子们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这是美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所在。”央美建筑学院副院长王小红表示。

    谈及对塘口镇的印象,王小红赞不绝口。她表示,作为北方人,初到塘口便感受到地域差异,此时北方尚未完全入春,而塘口已有夏日之感,稻田水稻刚刚种植,风景宜人。塘口的传统村落与碉楼极具特色,作为华侨文化交流的产物,碉楼融合了中外建筑风格,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此外,100多年前此地便已出现钢筋混凝土建筑,这在中国十分罕见,给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省“双百行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美育实践探索以艺术乡建为支点,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此次,央美来到开平塘口开展碉楼建筑群和古村落测绘调研,最终会形成高质量的作品和成果,以艺术的形式把侨乡文化、华侨精神带回央美、带回北京,甚至会带到全国全世界,将使我们‘双百行动’成果更上一个层次,对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广州航海学院海运学院党委书记、开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张海波表示。

    下课铃声响起,裡讴小学学生们争先跑向操场,看着墙面上的画作,纷纷表示惊叹。此刻的裡讴小学,墙面依旧,却已换了光景,一个充满艺术基因、以美育为纽带的校园响起更多欢声笑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