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大国应有的样子
一季度我国服务业“压舱石”作用突出
以赛事传承排球文化 以实战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
落实落细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让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
“五一”假期首日交通出行人数预计超3.4亿人次
在江门创业的香港青年梁伟钊上榜
江门五一国际车展开幕
以优良作风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5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首届“百千万杯”男子九人排球联赛圆满收官
以赛事传承排球文化 以实战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

    江门日报讯 (记者/唐达 郭永乐 黎禹君) “好球!”4月30日晚,江门体育中心传出阵阵欢呼声。赛场上,随着台山二队一记势如破竹的扣杀,比分定格在“3:0”、成功夺得冠军。“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江门市首届“百千万杯”男子九人排球联赛暨中国九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测试赛决赛圆满收官。

    当晚,市委书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岸明,市委副书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郑泽晖,市领导蔡德威、吴国杰、夏天、汤惠红等到场观赛并为“六强”队伍颁奖。其中,台山二队夺得冠军,蓬江一队、台山一队摘得亚军和季军。

    陈岸明在活动中强调,要借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排球赛事,擦亮江门“排球之乡”品牌,大力开展九人排球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九人排球进校园,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九人排球,营造浓厚的排球文化和全民运动氛围。

    江门素有“排球之乡”美誉,是中国最早引进排球的地方之一。九人排球作为岭南排球文化活化石,在江门已传承发展100多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常规的六人排球,九人排球因运动量适中、打法灵活、团队协作度高,在江门城乡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适合在青少年群体推广。我市农闲时节举办的“村排”赛事,常常引来上千名群众观战。

    今年11月,江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排球赛事。以此为契机,我市组织举办了这次“百千万杯”男子九人排球联赛,不仅让更多百姓了解到九人排球的历史渊源、独特魅力和竞技特色,激发起群众对侨乡特色体育、排球运动的热爱,展示了江门“排球之乡”城市名片;同时,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大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体魄,形成全民健身、全面运动的浓厚社会氛围,喜迎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到来!

    记者从赛事主办方了解到,本次赛事于4月19日在台山新宁体育馆启幕,来自7个县(市、区)的14支队伍、203名运动员参赛,共进行了44场比赛,吸引大批群众到场观赛。此外,通过本次赛事,专家团队还进一步优化了比赛规则,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九人排球赛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链接

    九人排球联赛力促国标完善

    江门素有“排球之乡”美誉。台山九人排球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历经百年发展,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周恩来总理曾赞扬“全国排球半台山”,中国排球协会在广东的首个排球训练基地就落户江门。

    回望台山百余年排球运动历史,最显著的特点是长期以九人排球作为主要形式。台山九人排球和六人排球截然不同,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场地大,长22米,宽11米;人多,9人成三排,全攻全守;不换位,前排年轻人负责攻、拦,后排经验丰富老队员负责防守兼指挥;老少同场竞技,适合群众广泛参与。

    随着六人排球的兴起,九人排球逐渐退出世界排球运动主流舞台,台山人对九人排球运动情有独钟,才把这项濒临失传的运动形式保留至今,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如今九人排球已成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家乡人民联络感情的载体。台山九人排球还传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体育外交与排球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本次联赛成功搭建了区域人才交流平台,全市排球健儿同场竞技,让新生代直观感受九人排球运动的魅力。”今年54岁的台山二队教练方浩瀚祖籍台山,他认为,我市把“百千万工程”和排球运动相结合,既让更多人了解九人排球,又激发本土民众对排球运动的热爱,持续扩大青少年参与基数,为“排球之乡”培育更多明日之星。

    “决赛现场加油声此起彼伏,这种热烈的观赛氛围正是江门排球文化的最好注解。”观众李启谦是排球运动爱好者,他认为,此次赛事不仅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到了排球运动的独特魅力,更弘扬了江门的九人排球文化。经赛事测试验证,九人制排球因运动量适中、打法灵活、团体协作度高,特别适合在青少年群体推广。市相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在市内高校和中学校园内集中推广。

    (黎禹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