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宋词,我心中的桃花源
飞起来的冈宁圩
雀榕
人过四十要学艺
楝树花开满村芳
立夏的 诗意之美
油画《岭南水乡》(50x60cm) 黄驱胜 绘
无标题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5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起来的冈宁圩

    刘利元

    一座城堡在江边矗立,一众人等骑着马涉水而过,本想风光上任鹅城的张麻子一行,不料在城门口遇到当地恶霸黄四郎的戏谑……来到冈宁圩,不由得想起电影《让子弹飞》里的场景。

    冈宁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在潭江南岸的一处古村落,村口对着潭江江面,有青石板铺砌的码头,可以停泊往来的大小船只。潭江经阳春发源贯通江门市全境汇入银洲湖,经崖门出海,流经冈宁圩的江面最为开阔,江中有一座狭长的江心岛,将滔滔江水一分为二,江北为开平,江南为台山。20世纪初,出洋华侨大量回国建造碉楼洋楼侨圩侨校,冈宁圩是其中规模较大,也是现状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漫步圩集,首先映入眼帘的一横一竖呈丁字形排列的两条骑楼街,楼高二到三层不等,一层均为门店,对着马路的一侧,架空建造,二楼及以上给人感觉“骑”在了人行步道上,故名骑楼。初看五六百米长的连片商铺整齐划一,好像没什么不同。仔细瞅瞅,大有端倪。原来当年的建造者来自五洲四海,他们从哪个国家回来,便把侨居地的建筑特色带回来。有的在阳台上装有拱券,有的装有罗马柱,还有许多平常游客很难辨识出来的天花图案。屋主并非个个学建筑或学美术出身,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原来当时从海外邮寄回来很多明信片,也有很多是华侨随身带回来的,他们让当地工匠照着明信片里的图景来设计,所以就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最为醒目的是,圩市正对江面建造的一座四层高的碉楼,钢筋混凝土建筑,铁门铁窗,楼顶有燕子窝和枪眼,女儿墙上刻着“冈宁市碉楼”五个大字(“市”的意思是市场,类似于这样的“市”,台山还有很多,“大同市”“成务市”等),早年是用于躲避洪水和防御匪患的。

    圩市虽然不大,但是非常热闹。街上摆卖香蕉、牛大力、鸡爪芋、鸡骨草、魔芋等各种农特产品,摊贩都是附近的农民。一家挨一家的商铺,多在经营美食。有卖肠粉的,有卖米粉的,有卖濑粉的。最有特色的是卖烧鹅和卖黄鳝饭的。卖烧鹅的那家,紧挨着冈宁圩门楼,铺口摆放着一座圆形的庞大烤炉,厨师清晨杀鹅,然后褪毛清洗,放入烤炉内用荔枝木烘烤整整一上午,食客中午便可吃到色泽光亮、香气扑鼻的烧鹅。做黄鳝饭的有很多,圩市里有,沿途的马路边也有。当地人清晨在溪流里一个挨一个放置许多竹篓,口子对着顺水流方向,日上三竿时取回,或一二条或三五条拇指粗细的黄鳝困在竹篓里,颇有守株待兔的感觉。将黄鳝切成丝儿,和当地种植的丝苗米一起做煲仔饭,蒸熟后一颗颗的米粒儿晶莹剔透而且浸润了黄鳝的清香,让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故当地有“来了台山不吃台山黄鳝饭等于白来”的说法。

    十几年前,《让子弹飞》摄制团队意外发现这里,电影里的主要场景“鹅城”于此拍摄。电影热映后,有很多影迷游客到拍摄地打卡,为冈宁圩带来了巨大流量。挂着“鹅城”牌匾的城堡本是拍电影搭建的,电影摄制完成后,这处景观没有拆。东来西往的人们,或在圩里感受老时光,或在“鹅城”城门口回味经典桥段儿,或在江边垂钓,或携三五好友攀上城墙,对着江边把酒临风或凝望江上的日出日落。

    卖烧鹅的是一位小个子男人,50多岁,正端着一盘螃蟹,拎着一瓶米酒吆客人。他说他从小在冈宁圩长大,每有空闲便到江边捕鱼捞螃蟹。圩市外是大片大片的稻田,稻谷正在结穗,稻田里鱼游蟹走,蛙声和虫鸣应和,游客时时处处都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深切感受。有酒有友有余年,美好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也有一种冲动,想与店主小酌几杯。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