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飞扬青春 “医”路逐光——五四青年21/2025-05-04/A04/78631746297893815.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彩青春 “医”路生花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5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彩青春 “医”路生花

    青春是什么?

    它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血锋芒,也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志豪情,更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

    它如艳阳下的百卉萌动,绽放着时代的芬芳;似燎原的星火,汇聚成希望的光芒。

    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上,一个个卫健青年以奋进为笔、以担当为墨,立鸿鹄之志,赴山海之约,攀医学高峰。青春,于他们而言,是一袭白衣的坚守,也是一抹蓝焰的突破;是一片绿意的生长,更是一腔赤诚的滚烫。这一笔一画,一色一调,不仅在新时代画卷上泼洒出绚丽的色彩,也勾勒出青春最动人的模样。

    策划:朱卫星

    统筹:邓榕

    青春 是令人安心的白

    白色,是卫健青年融入血脉的生命底色。

    这抹白,是无影灯下专注凝视的坚毅目光,也是防护面罩下纵横交错的压痕,更是岁月长河里永不褪色的初心坚守。它如初雪新霁,孕育着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无影灯下,穿着15公斤重铅衣的男护士魏炳惠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此刻,他正配合医生完成一例复杂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作为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中唯一的男护士,他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还需熟练使用各类抢救仪器设备。“导管操作必须分毫不差,每一个参数都关乎患者安全。”这是他常放在嘴边的话。当监护仪上终于呈现出平稳规律的心电波形时,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对于有着15年党龄的魏炳惠来说,这跳动的曲线,不仅是生命的律动,更是最美的风景线。

    在与隐私疼痛短兵相接的战场,30岁的医学博士黄俊华用专业与温度重新定义了“尊严医疗”。作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肛肠科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他将现代医学的“精准化、微创化”理念与中医整体观相融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为了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他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贯穿结直肠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通过加强术前心肺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精神心理干预、微创手术应用,术后多模式镇痛、输液优化及早期活动等一系列措施,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在他眼中,肛肠科医生不仅是技术的实施者,更是患者尊严的守护者,“每次俯身检查,都是对生命最虔诚的倾听。”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绿洲,需要爱与理解的甘霖滋养成长。26岁的魏磊是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心理治疗师,他用沙盘搭建心灵桥梁,通过精准化评估、个性化干预和系统化支持,驱散青少年心中的阴霾。他始终坚信,每一次的倾听,每一次的陪伴,都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助力孩子们绽放属于他们的独特光芒。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们用仁心仁术点亮生命之光,温暖一座城。这抹青春的白,承载的不仅是职业信仰,更是万家灯火里的幸福安康。

    青春 是奋斗不止的蓝

    蓝色,是卫健青年镌刻在基因里的探索密码。

    这抹蓝,是实验室里跳动的数据流,也是手术台上精准的机械臂,更是智慧医疗云端,是青年医者用代码编织的健康网。它如深海涌流,蕴藏着无穷的可能与奥秘。

    在微创的世界里,江门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骨病科副主任医师冯瑞强积极钻研脊柱微创技术,用温柔之刀诠释医者仁心。面对因患有腰4/5极外侧椎间盘突出而无法行走的八旬老人,他通过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为患者解除痛苦,创造了术后次日即可行走的奇迹。扎根临床工作的同时,身为江门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主任委员的他,还积极投身于科研探索,先后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立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他说:“从救治一个患者,到救治一类患者,这就是临床科研的意义。”

    在守正创新的科研道路上,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刘金满用现代科技语言,讲述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故事。千余次细胞实验的精准验证,数万级中药数据的深度挖掘,他在昼夜交替的实验室里书写着现代中医药的实证篇章。其创新性研究成果首次系统阐释了补肾益智方及其有效活性成分治疗AD(阿尔茨海默病)的多靶点协同机制,为AD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中医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守岐黄精髓之正,铸中西汇通之钥”,作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心实验室青年科研骨干,33岁的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逐步构建起“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临床验证”的跨学科研究体系。

    在精神卫生领域,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五科主管护师张惠瑜用创新护理温暖特殊群体。她参与创作的《解郁拍打操》,将传统中医经络拍打与心理疏导创新融合;设计的连体病服,既保护隐私又防寒保暖。耕耘护理工作十二载,她先后参与市级科研立项2项,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及外观专利各1项。从科研数据的严谨推演,到专利转化的实践探索,她用行动书写着南丁格尔精神的青春注脚——青春正当时,奋斗无止境。

    青春的力量,从不体现在亦步亦趋中,而是流淌在创新创造里。在手术刀的毫厘之间,在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在守护心灵的方寸之地,这抹青春的蓝,正以创新之力重塑医学的温度。

    青春 是生生不息的绿

    绿色,是卫健青年对生命的虔诚礼赞。

    这抹绿,是监护仪上跳动的生命曲线,也是早产儿保温箱里孕育的新生,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健康守护。它如嫩芽吐新,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蓬江区的街巷里弄,环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闵文峰用二十年光阴丈量着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他创新“全科+儿科亚专科”模式,填补了社区儿童疾病诊疗短板;融合“医疗+公卫”,为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持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深入社区“摆摊”义诊,将医疗保健服务延伸至社区,成为居民信赖的“健康引路人”。作为全科医学门诊学科带头人的他,将健康的种子种进千家万户。一句“每个健康档案都是民生答卷,每声诊脉都在叩问仁心”,朴实里沉淀大爱。

    产房里,副主任护师梁润容以技术守护生命开端,用温情陪伴分娩旅程。从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到开平市妇幼保健院,身为“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团队成员的她,将二十年积累的助产经验化作规范化培训课程,通过“管理+技术”的双重输出,提升当地产科护理水平,让更多新生命在安全与关爱中降临人间。

    跨越山海,情真意长。31岁的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麻醉科医生谢兆祥,用他的故事诠释了“造血式”帮扶的真谛。在新疆图木舒克市,面临当地人才短缺、知识更新落后等困境,他通过“传帮带”,加强业务培训,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先后完成了三百余例无痛胃肠镜、上百例高难度手术麻醉。获评“优秀援疆卫生健康工作者”“最美援疆医生”“优秀援疆专家”的他,将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融入帮扶工作中,在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卫健青年的身影。这抹青春的绿,正是卫健青年对“生命至上”最朴素的告白——哪怕力量微小,也要让希望破土而生。

    青春 是不求回报的红

    红色,是卫健青年薪火相传的信仰。

    这抹红,是燃烧在手术台上的生命之火,也是健康宣讲台前激情澎湃的科普初心,更是抗疫战场上逆行冲锋的热血身影。它如朝阳破晓,迸发出向上的力量与光芒。

    在神经医学的精密世界里,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彦珊用专业与执着守护着大脑这一“人体司令部”,探寻中枢系统的生存密码。作为五邑地区首个帕金森病DBS(脑起搏器)程控门诊的创建者,她将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实现了对患者的长期综合管理,为患者点亮重获新生的希望。从医院脑死亡判定组技术骨干成员到神经内科基地教学秘书,梁彦珊始终保持着“医学永无止境”的求知热忱,“做医生,就意味着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唯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在结核病防治的战场,江门市结防所公卫医师李玉婷以创新思维开拓健康科普新天地。她牵头成立健康科普宣讲团,带领团队参赛,斩获多项省级荣誉;积极创新宣教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传播,让结核病防治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她说,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将与宣讲团成员携手并进,在结核病科普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为塑造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终结结核病流行筑牢坚实根基!

    在疾病防控的第一线,李艳清用二十年光阴编织密实的公共卫生防护网。作为江门市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部(公共卫生监督部)部长,她以创新为笔,构建学生常见病防控新模式,强化饮用水及公共场所监测体系,推动疾控监督机制革新,兼任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疫情突袭时,她毅然舍小家为大家,逆行冲锋在抗疫最前沿。身为中心第八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团队将工作做到实处,支部荣获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殊荣。“防病为民,永不止步”,这句誓言早已融入李艳清的血脉。她以公卫人的赤诚之心,在守护群众健康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为万千家庭筑牢健康防线。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一个个卫健青年,以热血为墨,在健康中国的宣纸上书写不息的誓言。这抹青春的红,如烈焰般炽热,在攻坚克难的征程中淬炼成钢。

    青春,到底是什么颜色?它无法被定义,也无法被框定。那些浸透汗水的奋斗时光,那些镌刻坚持的逐梦瞬间,早已交织成独一无二的斑斓画卷,绘就了青春最绚丽的色彩。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今日,本报特推出《飞扬青春 “医”路逐光——五四青年节卫健特辑》,讲述新时代卫健青年的故事,也衷心祝愿每一位青春的你永葆热爱,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邓榕)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