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侨乡江门,江门市人民医院犹如一座生命灯塔,始终照亮健康之路。这里活跃着一群青春激昂的医疗工作者,他们以热血为墨,以责任为笔,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他们中,有临床药师在药物世界里精准护航,有心血管内科医生、泌尿外科医生在手术台前与死神博弈,还有重症医学科医生在生命最后防线坚守不退。从传承老一辈医者仁心仁术,到以创新突破医疗难题;从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尊严,到践行“健康中国”使命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五四精神,让青春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为侨乡人民筑起坚实的健康堡垒。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何洁兰 黎歆
徐美玲 坚守生命防线的重症卫士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有一位副主任医师徐美玲,大家都叫她“生命守护者”。她在该院工作了14年,一直冲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四精神,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重症医学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次抢救都是与死神的激烈交锋。她将个人价值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用专业知识为患者筑起生命的坚实堡垒。
日常救治中,徐美玲经常面临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复杂病症的严峻挑战。在参与中组部“组团式”医疗帮扶时,她带领团队完成当地医院首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一位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出现重症肺炎、休克等多种危及生命的状况,氧合难以维持。患者家属的信任,成为徐美玲迎难而上的动力。她带领团队开展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等综合治疗,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如今,患者通过视频表达想念的温暖画面,成为她坚守的最好见证。
作为青年骨干,徐美玲深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她积极传承老一辈医者的经验,在帮扶期间通过“一带一”教学、理论大讲堂等方式,延续医者初心。同时,她推动建立亚专科工作小组,涵盖超声、血液净化等领域,并参与开展“ICU后门诊”等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关怀,也为科室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谈及新时代青年的品质,徐美玲表示:“要有深耕专业的定力、困境破局的魄力和人性的暖意。”对于未来,她希望学精专业技能,培养循证思维;聚焦创新,提升临床与科研能力;传递人文关怀,为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这位重症卫士,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五四精神,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辛玉宏 将广东先进经验带到崇左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活跃着一位来自江门市人民医院的青年医者——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辛玉宏。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在此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兼任泌尿外科科室副主任,肩负起规范诊疗流程、推广基层适宜技术、培养年轻医生等重要使命。
辛玉宏认为,五四精神充满青春活力,但它的内涵超越年龄界限,其核心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与医疗工作紧密相连。在抗击非典、新冠疫情时,无数医务工作者无畏逆行,正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医疗领域的生动写照。
天等作为长寿县,高龄患者多,且泌尿系结石高发。辛玉宏初到这里,便面临重重挑战:陌生的环境、相对落后的设备、相对薄弱的风险意识。短短两个月,他接诊的泌尿系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比在江门时一年接诊的还多。曾有一位高龄女性患者,考虑尿源性脓毒血症合并尿毒症,入院时已濒临休克,同时身患多种严重病症。辛玉宏顶着巨大压力,带领团队完成双侧引流手术。术后,他几乎每隔一小时就去查看患者,密切观察各项数据,直至患者转危为安。这份坚守,正是青年医护责任感的有力诠释。
在传承与创新方面,辛玉宏深知老一辈医者经验的珍贵。他用谦逊虔诚的态度向前辈虚心求教,学习临床思维与手术技巧。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将广东先进经验落地,开展多项“首例”手术;借助通信软件远程会诊,利用AI辅助诊断,提升临床效率;落实核心制度,优化服务管理,打造特色专科。
谈及新时代医疗青年应具备的品质,辛玉宏强调理想信念、专业能力、医德医风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希望自己能坚守初心,提升技术,为医疗事业贡献力量,也呼吁更多青年投身基层,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吴贤涛 肩负传承与创新双重使命
在心血管领域的漫漫征途上,有一位青年医生,以十三载春秋为笔,饱蘸医者仁心的浓墨,书写守护生命的使命篇章。他就是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吴贤涛。
吴贤涛日常承担着科室诊疗、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他认为,五四精神倡导的“担当”与“进取”,与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本质不谋而合,“青年医生既要传承老一辈的仁心仁术,也要以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医疗发展。”
在心血管内科这个与死神赛跑的科室,吴贤涛经历过无数急难时刻。一次,120急救车接回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途中室颤发作20次。急诊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迅速联动,急诊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这场生死营救,让吴贤涛深刻认识到,青年医者的责任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生命的全程守护。
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作为青年骨干,吴贤涛肩负传承与创新双重使命。他通过师承学习、病例讨论传承经验,同时大胆创新,优化微创手术流程,引入AI辅助诊断与手术操作。此外,他还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搭建青年医护培训平台,推动科室发展。
谈及新时代医疗青年应具备的品质,吴贤涛强调持续学习、共情患者与跨科室合作的重要性,“我希望深耕心血管领域,成为复合型人才,带动更多青年医护参与基层健康服务,让医疗创新成果惠及大众。”
从临床一线到科研前沿,从技术传承到模式创新,吴贤涛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医疗青年的奋斗篇章,为守护人民“心”健康不断前行。
黄利 为患者提供精准用药方案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青年药师,用12年的坚守诠释五四精神与医疗工作的深度融合,他就是药学部临床药师黄利。
作为临床药师,黄利深耕临床一线,与医护团队紧密协作,为患者量身定制用药方案,开展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监护工作。他将五四精神具象化为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号召,把患者健康“置顶”;紧跟医学发展,钻研新知识;尊重患者意愿,共商治疗方案;严守循证医学,确保用药科学。
在日常救治中,黄利直面重重挑战。一次临近下班,外科收治危重患者,手术前用药出现严重过敏,喉头水肿危及生命。黄利接到会诊请求后,迅速提供精准用药调整建议。此后每天,他都会到病房监测用药情况、调整方案,直至患者康复。这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正是青年医者责任感的生动写照。
身为青年骨干,黄利在传承与创新间架起桥梁。他所在的药学部,是江门市首家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培训中心,也是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黄利虚心向前辈医者取经,传承精湛药学技艺与高尚医德医风;积极探索,推动前置审方、血药浓度监测等工作;创新科普形式,通过新媒体、社区活动等,将医药知识传递给大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众多的省级个人荣誉是对黄利过往努力的肯定,也激励着他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谈及新时代医疗青年应具备的品质,黄利强调责任心、创新力、团队协作与仁爱之心。展望未来,他立志深耕药物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