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江门平安江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作为政法干部,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实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为江门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贡献力量。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毫不动摇在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落实党委政法委政治督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执法司法检查等“三查(察)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从严管党治警、政法全面工作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以创建“四强”党支部为抓手,找准党建工作与政法工作的切入点,深入推进机关干部“当一天网格员”等党员服务活动,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健全法治江门建设体制机制,以高水平法治保障侨都高质量发展。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落实政法系统执法司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立案、起诉、审判、执行等重点环节,强化政法各单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衔接关系。要通过严格执法解决现实问题,依法惩处危害公共安全、金融诈骗、走私等违法犯罪,有力震慑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学习借鉴深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广知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等优质法务资源发挥作用,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在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对外来务工人员、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题法治教育,以点带面提升全民普法水平。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把防范重大风险作为重大任务,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着力防范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完善社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风险源头防控,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大力推进政法领域信访工作法治化,努力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盗抢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长治久安关键在基层,安全稳定重心在基层。当前综治中心已成为我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要持续深化镇(街)“1+6+N”工作体系建设,以县级为重点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综治中心的“核心枢纽”作用,做到权责明晰、运转顺畅、方便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政法公共产品。优化提升“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规范“弱信号”处置流程,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就地化解。滚动开展排查化解,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优化“平急结合”网格化治理体系,规范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及法学会、律师协会、群团组织、商会协会等各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构建上下贯通、群防群治新模式。
强化政法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锻造过硬政法铁军。政法队伍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人民利益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要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抓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持续抓好政治轮训,建立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用好案例教学、现场模拟、实战演练、技能比武等方法,不断增强政法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锻造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政法铁军。
(陈豪杰,市委党校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市委政法委政治安全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