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为全面立体呈现台山市在“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积极成效,即日起,台山市委宣传部联合本报推出“百千万·看台山”栏目,聚焦县域产业、城乡融合、风貌提升、社会参与等重点工作推出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台山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焕发的勃勃生机,敬请垂注!
夏日,走进冲蒌镇西坑村,成片的辣椒田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成熟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提着竹篮穿梭其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村民们说,现在的西坑村土地生“金”,环境越来越美,日子更有奔头了。
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西坑村以“黄金产业链+美丽生态链+幸福民生链”协同发展为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从昔日的产业薄弱村,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典型村,该村生动展现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巨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台轩
产业升级
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过去,西坑村村民大多以传统水稻种植为生,土地分散、效益低下,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大量农田撂荒。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激活发展动能?该村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走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在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名单中,位于该村的台山市冲蒌镇侨农勤耕家庭农场凭借创新的南瓜产业经营模式成功入选,通过打造南瓜产业“黄金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成为该村产业振兴的一张“金名片”。
数字见证变革的力度:通过引入侨农汇农业公司,西坑村累计整治撂荒地86.67公顷(1300亩),建成配备铺膜、滴灌、精准施肥一体化设备的现代农业基地,日播种耕地效率达3公顷。土地托管、订单收购等机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万亩南瓜种植,与200余农户签订协议,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村集体联合企业建成占地面积1.33公顷(20亩)的南瓜深加工厂及配套设施,预计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2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个。
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打工拿薪金,订单种植享收益。如今,西坑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数据显示,该村村组两级收入从2022年的72.54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70.65万元,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生态蝶变
幸福图景可感可及
产业旺了,生态也要美。行走在西坑村,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空气清新,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西坑村累计投入1600万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拆除破旧农具房、猪舍,新建钢结构农房;铺设污水管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增设垃圾分类亭,垃圾收运实现日产日清。随着道路绿化、庭院美化工程的实施,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80%,5户庭院获评台山市“美丽庭院”。
与此同时,西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李云扬、伍乃茵生平事迹展,该村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路线。每逢周末,城里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
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福祉。西坑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描绘可感可及的幸福图景:在村口的候车亭,崭新的遮雨棚下,学生安静地等待校车;新建的体育休闲公园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道上新装的太阳能路灯,照亮夜归人的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用,让绿色出行惠及乡村;县道X810线南昌村至省道S367线连接线建成,实现全部自然村道路硬底化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