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美
台山是一个平凡而又传奇的地方,它璀璨如星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沧桑。我是土生土长的台山人,却一直未尝将它读懂,《美文中的台山》为我解读,让我感知家乡自然风光的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
《美文中的台山》是由台山市委宣传部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的101部台山华侨文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精选了古今名人、作家书写台山的作品60多篇,有纪实性文章,也有散文、小说、诗词等文体,将台山如画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侨乡精神展现出来,是跨时空的对话,是深情的告白,是一部台山“小史记”。阅读这本书,完善了我对台山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库存。
夏衍的《走险记》详细记录了发生在1942年香港沦陷期间,一群文化名人在台山籍中共交通员陈秋帆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撤离香港经澳门前往台山都斛镇东滘口的“走险”过程。东滘口是我熟悉的地方,小时候曾在这里玩耍、抓鱼,但那时候却不知道历史上曾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营救”行动。“东滘口胜利大营救事迹”展馆建成后,我多次参观展览,并观看了话剧《开往东滘口的船票》,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但这些材料都是从“大营救”实施方的角度去讲述,而《走险记》则是从被“营救”者的角度去描写,有了不同角度的记述,我对“东滘口胜利大营救”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台山的地理位置和台山在抗战时期为国家保存珍贵的文化火种所作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秦牧的《祖国之爱》赞美台山侨捐学校,更加赞美捐建学校的华侨,赞美那可贵的、深厚的、热爱祖国的感情。看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为自己曾在侨校就读感到幸福,为生长在侨乡感到骄傲,对华侨精神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建设美丽侨乡贡献力量,有了新的思考。
民风民俗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印记,尤今的《美丽的胎记》,描写了很多台山的风俗,如“分猪肉”“开灯”“更号”等等。这些风俗,有的至今还保留,有的已变更,也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无论哪一种情况,作者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为台山民俗保存社会记忆。这篇文章虽然以散文的形式来呈现,但我觉得它对传承侨乡文化遗产,促进文明延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台山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美文中的台山》将侨乡的痕迹表露无遗,其中刘子毅的《桃金娘》,通过描写台山满山遍野的桃金娘花开的美丽,以及与之谐音的“淘金娘”,无法与远隔重洋甚至客死他乡的丈夫团聚的悲惨进行对比,运用衬托的修饰手法,道出了侨乡台山早期华侨的状况,作品以筑路华工的遗物,两枚“淘金娘”送给丈夫的刻有情诗银币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早期美国华人艰难的生存处境以及华工对修筑太平洋铁路作出的牺牲。这篇有血有肉的美文史料,加深了我对台山华侨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激发我对华侨历史文化的兴趣。
《美文中的台山》除了记载历史事件以外,还有描写台山自然风光的美文,是一部“台山旅游指南”,黄伟华把上、下川岛喻为“海上明珠”,黄卓才把台城人工湖称为“最美的乡情湖”。吴迪安的《登狮子头记》那“山映水,水映山”的风景,都反映了台山独特的地理禀赋,让人读之,心情愉悦,而且还可以为到访的客人提供无声的导游。
《美文中的台山》不仅是一部台山“小史记”,而且是一部“小百科丛书”,它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建筑、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