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重庆市荣昌区成了全国最火的打卡地之一。因用“土办法”向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投喂”家乡卤鹅,“卤鹅哥”林江成为全网焦点,重庆老字号非遗美食荣昌卤鹅也迎来“泼天的流量”。据统计,“五一”假期,荣昌区共接待游客224.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03%;荣昌卤鹅卖出超29万只,同比增长752.53%。
当下,江门招商引资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在区域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江门招商引资需深度挖掘“中国侨都”的独特优势,构建兼具文化辨识度与传播张力的招商模式。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在文化底蕴与国际联结上具备先天优势,但仍面临多维发展瓶颈。多元传播矩阵尚未形成。当前招商传播依赖传统政务渠道,未能充分利用短视频、跨境直播等新兴媒介触达海外侨商群体与年轻创业者,传播场景与话语体系亟待进行年轻化、场景化升级。兼具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产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高端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度开展。同时,现有交流活动多集中于经贸合作与节庆文化,在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合作等前沿领域的机制创新不足。
近期“甲亢哥”“卤鹅哥”等现象的借鉴价值,在于通过真实、沉浸式的内容创作打破文化壁垒,实现从流量关注到情感共鸣的转化。江门可构建“名人赋能+侨胞纽带+场景体验”的立体化传播体系,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招商硬资源,通过“破圈传播”激发江门招商新动能。
一是以权威背书构建信任纽带。依托全球海外侨胞的独特资源,邀请江门籍国际知名人士(如科技界院士、文化艺术大师、跨国企业领袖)担任“侨都招商大使”,制作《侨商故里行》系列纪录片,聚焦侨商回乡投资考察、参与文化传承的真实故事,通过TikTok、YouTube等国际平台多语种传播。借意见领袖的公信力具象化呈现江门的投资机遇与文化魅力,形成“名人效应—品牌认知—投资兴趣”的传导链条,提升“中国侨都”的品牌可信度和辨识度。
二是以情感共鸣激活内生动力。一方面,常态化举办“海外侨胞故乡行”“华裔青少年寻根夏令营”,通过族谱溯源等,强化侨胞对故土的情感依恋;建立“侨商服务中心”提供全周期配套服务,将文化归属感转化为回乡投资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发起“我在江门创未来”UGC(即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作、分享或发布的内容)征集,支持本土创作者开发侨乡主题微电影、短视频,形成“普通人视角+真实场景”的传播矩阵,构建“人人都是江门代言人”的全民传播格局,让侨乡文化从“内部认同”转化为“外部传播”。
三是以沉浸式互动传递价值内核。打造“世界侨商大会”“五邑侨乡发展峰会”等高端IP活动,融入开平碉楼光影秀、非遗技艺工坊等沉浸式环节,将建筑遗产、饮食文化转化为可参与的消费场景;在产业园区嵌入“侨乡创业故事馆”,开发“侨商带你看园区”直播导览,可视化解读政策红利与产业链优势。同时,针对海外受众推出“我的侨乡寻根之旅”纪录片,通过华裔意见领袖的家族叙事串联祖屋、产业与政策,在唤醒文化认同的同时,让投资者直观感知江门的开放度与产业承载力,实现从“流量关注”到“投资意愿”的转化。 周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