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梦想城”遇见“湾区梦”
探索侨企合作与人才交流新机遇
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爱国情怀
“江门制造”照亮南美华文课堂
四十载回乡路终现曙光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5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公安倾力助七旬侨胞解乡愁
四十载回乡路终现曙光

    江门日报讯 (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徐藜珊) 近日,台山市大江镇居民刘先生将一面印有“领导有方 为民解忧 锲而不舍 造福市民”的锦旗送至大江派出所,并激动地说:“母亲的回乡证快办好了,她念叨着一定要在端午节前回来看看老街坊!”这背后,是一段跨越四十载的回乡之旅,也是台山公安锲而不舍为侨胞排忧解难的温暖故事。

    刘先生72岁的母亲早年移居海外,因历史原因与家乡失联四十载。纵使岁月流转,故土始终是老人心头最深的牵挂。她常对儿子提起记忆中的故乡:村口盘根错节的百年榕树、街巷里飘着的家常菜香,还有端午时节邻里间的热闹。“她总说想再听听乡音,看看老地方变了多少。”刘先生表示。

    今年4月初,刘先生在着手为母亲办理回乡证时,因户籍记录不全陷入困境。由于时隔久远,他的母亲仅能隐约记得曾在大江镇公益圩第二社区周边生活,但具体信息难以确认。民辅警翻查档案时发现,公益圩第二社区早期的户籍资料保存零散,部分记录因年代久远字迹已经变得模糊难辨,寻找老人身份信息的工作一度停滞。

    为了帮助刘先生的母亲圆归国梦,大江派出所迅速成立专班,通过比对历史资料、走访退休干部,锁定了公益圩第二社区辖区相关档案。民辅警连续多日奋战,逐页筛查数千份档案,最终在上世纪60年代的户籍档案底册中,发现了刘先生母亲的户口登记记录,确认其曾在公益圩第二社区居住。随后,民辅警调取原始档案存根反复核对,成功为她出具了身份证明。

    “母亲听到身份证明已经办妥时非常高兴,直说这次回来要好好看看家乡。”刘先生透露,老人已提交回乡证申请,正满心期盼着重走记忆中的石板巷,再听熟悉的乡音。街坊们听闻这个好消息后,纷纷翻出老照片,兴奋地说:“等她回来,咱们一起讲讲这些年的变化!”据悉,刘先生母亲计划在端午节前返乡。

    一纸身份证明,连接起老人与家乡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历经四十载的漫长等待,老人在粽香渐浓时终于踏上归途。这段跨越时光的团圆故事,是警民同心为侨胞铺就的暖心回乡路,也是台山公安践行使命、服务人民的生动写照。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