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龋齿等常见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干预等有关工作,即日起,本报与江门市疾控中心合作推出《灵动儿童,阳光少年》专栏,科普常见病防控知识和膳食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与家长的健康意识,科学协助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敬请垂注。(邓榕)
2025年5月20日是第36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吃动平衡,身心健康”。江门市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部主管医师吴桦轩表示,饮食与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核心密码,只有两者协同发力,方能托起孩子们的活力未来。
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期,在这成长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是构建骨骼、肌肉和大脑的“建筑材料”,而适度的运动则是激活身体机能、促进代谢的“发动机”。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等时,身体就能保持平衡状态,各器官也能正常运转。一旦两者失衡,则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运动不足”“营养不足+过量运动”两种极端问题。
吃动平衡也有黄金法则。吴桦轩介绍,每日饮食坚持“三色原则”。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设计的“平衡膳食宝塔”和“平衡膳食餐盘”,分为优选(绿灯)食物(如蔬菜、水果、蛋乳类等)、限制(黄灯)食物(如精白米面类、含糖酸奶、果酱等)和不宜(红灯)食物(奶油蛋糕、炸薯条、糖果等)三类。此外,运动匹配年龄,减少久坐和屏幕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容易坚持的游戏和运动,1岁以内鼓励自由活动,1—5岁儿童每日至少进行180分钟的多样化身体活动,以户外为主。超重肥胖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增加运动量。3—5岁儿童确保每日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包括30分钟指导下的运动)。6岁以上儿童建议校内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同时减少屏幕时间,每天看视频的时间要限制在1小时内。
家庭实践方面,可分为“四步走”:一是建立“可视化”饮食,按照平衡膳食原则通过餐盘分区直观呈现一人一餐中食物组成和大致比例;二是设计“碎片化”运动,晨间15分钟(开合跳+拉伸),课间5×2分钟(深蹲或爬楼梯),傍晚20分钟(放学后跳绳/骑车);三是巧做营养加减法,比如加粗粮、加深色菜(一半)、加低糖水果,减油、减糖、减盐;四是定期监测孩子身体、体重、腰围等指标,建议家长通过体质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身高m)和测量腰围结合判断,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
吴桦轩还建议,学校可以通过智慧营养教育、趣味运动设计、环境改造等方式,营造营养校园新风尚。吃动平衡不是刻板的数字计算,而是培养受益终身的健康本能。当孩子学会在跑跳中感受心跳的节奏,在咀嚼时体会食物的本味,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对生命的感知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江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