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民尝鲜热情高涨
用好数字“金钥匙” 打开乡村融资大门
借力资金流平台 提升审批速度
警银联动共筑反诈防线
创新服务支持企业融资
强化底线思维 共筑平安交通
爱心企业为一线工人送关怀
你的信息可能会被“偷走”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钓鱼链接”
你的信息可能会被“偷走”
真实案例

    上班族李先生在某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常通过网银操作。某天,他收到一条“银行短信”:“点击链接更新个人信息,享更多服务。”出于信任,他未核实便点击链接,在“官网页面”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及密码……不久后,李先生发现账户资金莫名被转走,还出现陌生消费记录。银行核查后确认,短信是不法分子伪造的,链接指向钓鱼网站,专门窃取用户信息。后来,警方调查证实,正是他点击的“陷阱链接”,让骗子拿到了盗刷“钥匙”。

    风险剖析

    意识松懈:对“银行”身份盲目信任,未通过官方渠道(如银行App、客服电话)验证短信真实性。

    操作失误:在非官方链接中填写核心金融信息,相当于“主动交钥匙”给骗子。

    后果严重: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导致资金损失,还可能被用于伪造证件、冒名借贷,影响个人信誉。

    风险提示

    不轻信“官方”名义:银行、运营商等机构绝不会通过短信、电话索要密码、验证码,更不会强制要求“点击链接更新信息”。收到可疑信息,先挂断电话或退出短信,直接打开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热线(银行客服电话印在银行卡背面)核实。

    守护“指尖安全”:不点击短信、网页、社交软件中来源不明的链接,尤其是含“更新账户”“领取补贴”等诱导性内容的链接。手机安装正规杀毒软件,定期扫描,避免下载不明App。

    养成“自查习惯”:定期查看银行卡、支付账户交易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重要金融信息(如密码、验证码)绝不拍照、截图保存,不向任何人泄露。(民生银行江门支行)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