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21日,来自全国的100多位新闻工作者齐聚革命老区江西吉安,开展“探寻红色根脉 共话时代新声”2025地市媒体交流暨“百家党媒看吉安”主题采访活动。
主题采访活动期间,与会人员深入井冈山市、吉州区、泰和县等地开展采访,接受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聚焦吉安红色基因传承、打造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乡村振兴等主题,全面展示吉安高质量发展成果,感受吉安奋进澎湃动能。
吉安,自古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诞生了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等许多光照千古的杰出人才。近代以来,这片英雄的土地,更是成为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红色沃土。近年来,在这片承载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红土圣地,545万吉安儿女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部署,聚力打好“十大攻坚战”,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感恩奋进、奋勇争先,干出好年景、拼出好气象,奋力描绘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新画卷。
文/图
李谟飞 吉安市融媒体中心
A 高质量发展赓续红色血脉
吉安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为赓续红色血脉的最好告慰。自2023年10月谋划推出“十大攻坚战”以来,吉安市上下坚定信心,拿出超常战法打好“十大攻坚战”。吉安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强劲、生机勃发。2024年,吉安市GDP同比增长5.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江西省第一方阵,并连续多年获评江西省综合性考核先进市。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增长的数据,诠释着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项目引进成果丰硕,新引入17个投资总额或预计产值过百亿元的“双优”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改革创新亮点纷呈,普惠金融、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机制、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制度等改革案例成为全国典型。水运经济加快发展,港口吞吐量增长159%。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市、县“两山”公司营收增长44%,40个具体行动、490个年度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吉安加快构建多极支撑、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2033亿元,增长12.3%,产业联盟发展会员企业506家。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实现营收930亿元、790亿元,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等产业快步提升,新增省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B 红色引领乡村振兴
在“十大攻坚战”首个完整年的2024年,吉安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之效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攻坚答卷。
乡村全面振兴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吉安一方面大力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存,努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金色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吉安革命旧址有970多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吉安充分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存,打造红培基地、红色景区、红色名村。尤其是把井冈山红色研学由山上向山下延伸,串点成线打造多条精品红色研学路线。去年,全市红色教育培训43.99万人次,实现红色教育培训人数同比增长18.49%,红色教育培训向山下拓展3.7万人,让更多群众在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C “井冈山”绘就新图景
吉安是农业大市,如何迈向农业强市,关键是要抓住“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个“牛鼻子”。这几年,吉安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提升攻坚为抓手,奋力做强农业品牌。
在持续攻坚下,“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越来越大:荣登“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全国第七位、江西省地市级排名第一,影响力指数962.43,品牌价值高达122.89亿元。
插上“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翅膀后,吉安数百款、上亿元农产品走俏海内外,不仅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畅销,还纷纷登陆柬埔寨、捷克、英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拥有授权企业397家,年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带动50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冠名农产品平均实现溢价21.8%。吉安正在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
D 办好实事提升民生品质
让吉安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姓的“小日子”,映照着发展的“大蓝图”。吉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工作,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撬动市场力量,加快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
“改造效果很好,环境大变样,居民的心情也跟着敞亮起来!”社区群众对城区闲置地块微更新赞不绝口。两年来,吉安创新“十步工作法”,激活城市“边角料”,推动市中心城区88宗闲置地块蝶变“金角银边”,切切实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赢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去年,全市改造棚户区(城市危旧房)301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8个、44266户,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901套(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2%和127%,新落成65家“一老一小幸福院”、133个童心港湾。新改扩建学校136所、新增学位约3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这些民生温度,正是检验高质量发展成色的试金石。
以人为砥柱,破万仞重关。攻坚克难的征程中,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是坚强的组织保障。吉安聚力打好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攻坚战,全面构建干部政治素质培养、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三重体系”。目前,全市已组建“吉先锋”突击队4900余支,设立“吉先锋”党员示范岗1.8万余个,“人人敢担当、个个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在庐陵大地蔚然成风。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吉安继续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初心使命,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激发奋进伟力,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奋力将井冈星火燃作全面振兴的时代炬光,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续写革命老区新的时代荣光。
相关链接
糍粑越打越黏 生活越过越甜
6月20日下午,采访团一行前往井冈山神山村采访。
神山村是一个红色村庄,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位。但因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神山村曾一度成为典型的贫困村。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采访过程中,井冈山茅坪镇副镇长、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把神山村变迁的故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村里常住人口最少时只剩下26人。”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迎风踏雪来到这里。“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热情的话语,激活了乡亲们不向苦难屈服的决心。从修路破解行路难问题,到进行“安居扶贫”工程改造危旧土坯房,到推行“厕所革命”、每家每户建起水冲厕所,再到安装路灯、建起休闲广场、修建改建旅游公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神山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神山村利用生态优势,确定发展以茶叶、毛竹、黄桃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近几年,神山村大力发展旅游业,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仅开发了神山谷、双龙潭、水帘洞等景点,还将神山与八角楼、象山庵、黄洋界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在全村人的努力下,神山村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荣获了“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如今,进村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沥青路,经常有旅游大巴开进村里;村民们的土坯房都得到了翻新改造,不少还建成了宽敞整洁的民宿。
文化为笔、生态为墨 勾勒文旅融合新画卷
夏日的吉安,草木葱茏,山水锦绣。
今年以来,吉安坚持打好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文旅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一季度,该市接待游客257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3%和15.63%。
主题采访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走进多个景区,了解吉安、品味吉安、拥抱吉安。
吉安钓源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6月18日下午,吉安的天空飘落着细雨,钓源古村显得更加诗情画意。古村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的聚居地。古村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五人考中进士,其中明代一门四进士,兄弟连科,出任巡抚、布政使等。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创新模式下,钓源古村精细修复村庄内的古建筑。使用传统青砖、草木灰填缝工艺,手工清理废墟里的原有建筑材料,钓源古建筑重现古朴风貌。
如今,古村内茶馆、咖啡店、香堂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多套民宿将老房子的古朴外观与现代设施相结合,为游客打造古朴舒适的居住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6月19日,在“千里赣江第一岛”泰和蜀口洲,高大的古樟树和古朴的牌匾随处可见。彩灯高挂的进士长廊、历经沧桑的古戏台、人才辈出的进士书院,无一不在彰显着这里曾经的璀璨与辉煌。
洲上的蜀江古村,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近年来,蜀口洲依托独特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新开业的高空漂流综合体更是火爆网络,高空蹦极、天空之镜、云端漫步等网红打卡项目备受追捧。
蜀口生态岛于202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