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近年来,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蓬江分院”)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三强三好”为抓手,深化“三强造三医”党建品牌,使“党医结合”落到实处。
“坚持‘支部建在科室’上,促进基层党建强基提质。”蓬江分院党委书记甄沛林表示,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能发挥作用,才能使组织有活力,进而确保整个党组织有生命力。在蓬江分院,每一名党员都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奋战在医疗救治前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今天,让我们走近四位党员,聆听他们的“医”路故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曹昆恒
30
仁心妙手为“护肤”
“情系患者,解我忧愁”“医德高尚暖人心”“医德精湛”……在李国泉的诊室里,墙上十余面锦旗整齐如列,每一面都承载着皮肤重获新生的欢欣:一名退休老教师足部感染僵直疼痛坐轮椅两年多,多处诊治疗效欠佳,后经李国泉精心治疗,两个月后丢弃轮椅,正常行走;荷兰华侨饱受重度阴囊湿疹折磨多年,李国泉通过红外光线照射、药物消炎、冷喷敷贴等方法,让患者短期内明显好转,解除了患者的难言之隐;年轻女孩因顽固痤疮自卑闭门,经李国泉个性化治疗重展笑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锦旗背后记录着李国泉的执着。2000年,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位外科主治医师转向皮肤领域,赴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系统学习皮肤科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路,了解皮肤科发展前沿。此后,随着医学美容的兴起,他再次踏上学习之路,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医疗美容中心进修深造,将医美前沿技术融入临床。
“能够帮助到你们,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句话常挂在他嘴边。为践行这份承诺,他带领团队设立特色皮肤美容科、皮肤外科、中西结合皮肤科、脱发治疗专科等,开展光子嫩肤、肉毒注射、PRP等2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使科室发展步入快车道,深受患者喜爱和认可。近5年来,经他治愈的皮肤病患者超56000人次。诊室外的他同样步履不停,他带着团队把科普讲台搬出医院,从校园、社区到线上平台,30万人次因他的健康讲座受益。
不少疑难病患者,辗转求医无果,最后在李国泉这里得到良好治疗。从医三十余载,李国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解决许多疑难急症,获得称赞和荣誉无数。锦旗下方的荣誉墙记录着岭南名医、高层次人才、先进工作者、党代表、江门市优秀党员等称号,但他始终觉得,最珍贵的勋章,是患者痊愈后眼里的光。他将继续牢记使命,为了市民群众能有更加健康美丽的肌肤而继续努力。
27
助力托起健康梦
在康复治疗中心,徐裕海正在给患者进行颈椎触诊、检查、治疗……这位扎根康复领域二十载的老党员,用一双手触摸到患者隐秘的疼痛,用耐心解开医学谜题。去年,一位失声半年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经人介绍找到徐裕海,没想到经过三次精准治疗,竟让沉寂半年的咽喉重新发出声响。
这样的奇迹,在徐裕海的诊室里并非偶然。从业30余年,徐裕海始终践行医者仁心的初心,坚守党员担当,“省时省钱解除痛苦,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工作中,他总是勇于破译疑难杂症密码,在常规检查易忽略的细节里寻找蛛丝马迹,为患者寻找新的康复希望。
作为江门市中心医院的优秀专家,在医联体建设的关键环节,他勇于担当,主动下沉帮扶,被委任为蓬江分院康复医学科专科主任,加强蓬江分院专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以老带新的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的康复团队,可以为各种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及时的全面评估、全程关注的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构建了从急性期、恢复期到后遗症期、慢病管理的全程立体康复模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我希望,可以助力托起基层百姓的健康梦。”这位老党员摸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说。
21
守护生命是本能
“接骨续断是职业,守护生命是本能。”这句话烙印在潘月帆20年的从医路上。从传统手法正骨到关节镜微创技术,从人工关节置换到复杂创伤修复,他始终把中西医结合的“匠心”融入每一次诊疗。面对慕名而来的农民工患者,他巧用小夹板固定替代昂贵耗材;遇到惧怕手术的老人,他握着对方的手耐心讲解治疗方案;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他带着团队穿过大街小巷上门看诊换药。
“党员担当就落在每一次问诊、每一台手术、每一回对年轻医生的叮咛之中。”潘月帆如是说。他总是冲锋在前,争分夺秒为病人争取生机,在面对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时,主动承担;他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鼓励并安排年轻医生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力求创建一个人才梯度合理、德医兼修的团队。
去年盛夏那场与死神竞速的深夜,最能诠释医者党员的担当。凌晨4点,潘月帆正在进行当天第四台急诊手术,急诊骤然传来警讯:一名遭遇严重车祸的老人生命垂危。“这个时候,我必须顶上去!”手术完成后,他立即加入到急诊伤员的救治工作中。当时患者右下肢股骨、胫腓骨多发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活动性出血,必须急诊手术。他迅速组织党员医生进行止血包扎,稳妥固定,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无影灯下连续5个小时的生死竞速,他和党员骨干们用意志与专业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处理好这位患者,潘月帆立刻又投身到对其他伤员的治疗工作中。那盏彻夜不熄的灯,正是党员冲锋在前真实的注脚。
二十载春秋,潘月帆将手术台变成传承初心的讲台,把手术刀化作接力奋斗的薪火。他深知,守护生命健康的努力永无休止符,每一次托起患者重新站立的希望,都是党员医生对“人民至上”最铿锵的回响。
18
以初心践行使命
“用细心呵护生命,以初心践行使命。”这句刻进骨子里的誓言,是梁金碧从医16年的注脚。面对饱受肾衰竭折磨的老人、挣扎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她总是不厌其烦俯身倾听家属的忧虑,用清晰的解释拆解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诊疗操作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被她反复推敲;穿刺针的每一次精确落点,背后都是千百次的锤炼。积极参与支部以及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18年党龄如磐石般沉淀成她行医的底色,她的初心与责任,深藏于这些日复一日的细微守护之中。
今年1月,一名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老年男性来诊,梁金碧不但在值班时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还在休息时间定期返院查看患者,在患者有病情变化时,立即返回医院处理。当家属连声感谢时,她却说这只是医生的本分。
2023年春季,梁金碧主动请缨援疆,在当地医院开创多项新技术。她以“师带徒”的方式倾囊相授,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除了日常查房、抢救危重患者、多学科会诊、门诊、手术以及教学外,她还积极前往各地开展义诊活动,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当地公益和志愿服务,将援疆医生的大爱传递到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