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苍城镇的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裕科技”)的生产车间里,一卷卷上光膜通过精密设备完成涂胶工艺。这家以环保型水性胶上光胶粘膜为主导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总工程师罗吉尔的带领下,攻克油性胶替代难题,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引擎,推动中国胶粘技术从“跟跑”走向“领跑”,书写传统制造业的创新传奇。
文/图 张华炽 叶绮萍 郑春梅
技术攻坚 成功研发安全胶粘剂
2011年,罗吉尔带着“用环保水性胶替代油性胶”的初心创立齐裕科技。彼时,全球标签保护膜领域被油性胶垄断,含有苯系有毒致癌物为溶剂的油性胶严重威胁工人健康。作为高分子合成领域专家,罗吉尔立下“做安全胶粘剂”的决心,带领团队开启技术攻坚。
研发初期,团队面临“水性胶不耐水”的世界性难题。经过上千次配方调整,团队终于研发成功环保型水性胶上光胶粘膜,其耐水性能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实现生产过程零溶剂排放。这项成果不仅斩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更推动企业上光膜产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欧盟REACH所列全部项目的产品。2014年,齐裕科技推出免衬纸环保型水性胶冷裱膜,彻底解决传统工艺中衬纸浪费问题,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5%,相关技术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行业赛决赛一等奖。
坚持创新
构建全链条研发体系
以“罗吉尔”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企业技术迭代的核心枢纽。工作室配备精密温控合成装置、千分级厚度测量仪等20余台专业设备,构建起从胶粘剂合成、膜材涂覆到性能测试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在涂胶工艺优化中,团队发现传统“狭缝刮涂”因轴承精度受机加工精度所限,导致厚度不均。团队通过模拟实验,独创“螺纹定量涂胶技术”,在涂胶辊表面加工精密螺纹槽,利用薄膜包裹辊体同步震动,使胶层厚度误差控制在±2微米以内。这项专利技术不仅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更让产品良率从92%跃升至98%。
在人才培育上,工作室推行“项目制带教”模式。工程师列永潮带领青年团队攻关广告喷绘表面保护胶粘膜,针对户外广告耐候性需求,开发出耐紫外线涂层技术,使产品在-30℃至80℃环境下保持性能稳定,相关成果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目前,工作室成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0%,累计获得36项授权专利,主导制定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
齐裕科技的创新成果改变了全球胶粘产业链格局,欧美以油性胶上光胶粘膜为主的市场,逐步被齐裕科技的环保水性胶上光胶粘膜所取代,供应端转移至中国。
目前,齐裕科技正筹备布局邻近的东南亚国家,计划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降低贸易风险的同时,推动当地环保技术升级。
匠心理念
助力持续改善环境
关于劳模匠心,罗吉尔分享说:“我理解的‘匠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自己做得好,二是带领一群人做得更好。”据了解,齐裕科技通过建立降耗激励机制,对节约材料、降低消耗的行为给予具体奖励,不仅实现每年增效10万元以上,还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同时,通过“以环保水性胶替代油性胶”的举措,在减少有机废气(VOCs)排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仅上光膜粘接一项工艺,全国范围内每年可减少有机废气排放2万吨以上,为国家环境持续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齐裕科技用一卷胶粘膜丈量创新高度,当劳模精神融入每一道涂胶工艺,当环保理念注入每一寸膜材,这家企业证明,传统制造业的突围之路始于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成于对社会的责任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