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撬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7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市大健康产业集群步入全省“第一梯队”
撬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针对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要求,旭日蛋品在鸭源的营养或饲养习性上去作出改变,以控制产品脂肪含量。
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省级研究中心,联合科研院所投入高层次人才,近三年获27项科研成果、14项专利授权。
健芝缘的生产基地,整齐排列的灵芝栽培车间格外引人注目,洁净的无土化管理体系清晰可见。
罗塞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级明胶可为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提供胶原原料支撑。
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明胶生产企业,拥有全套明胶生产线,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开平,一场有关“健康”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度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开平市大健康产业集群榜上有名,标志着该产业集群发展已步入全省“第一梯队”。

    当前,开平大健康产业正在从“加快形成”走向“系统成型”,产业链条持续延伸、企业生态初具雏形、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这一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开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图/企业供图

    “链”有其形 “网”具其势

    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开平素以传统制造业见长,五金卫浴、食品、纺织等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开平来说,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也顺应了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大健康产业的兴起,不仅能够提升产业附加值,还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开平作为珠江西岸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具备成为大健康产业新高地的潜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开平大健康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已达145.19亿元,涵盖71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比例超过97%。集群主导产业包括农副食品、生物保健品、调味品、生物医药、肉蛋奶制品等,主导产业产值占比高达98%。产业年均增速10.34%。

    以广东健芝缘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芝缘”)为例,作为本地企业,其在灵芝全链条开发、生物提取以及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健芝缘与罗塞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采购其食品级明胶用于胶囊生产;还与牵牛生化在原料联合供应、提取物应用等方面实现了配套联动。这一情况正是开平大健康产业的一个典型缩影。嘉士利、广合腐乳、牵牛生化、旭日蛋品等龙头企业各具特色,共同构建了“点上有龙头、链上有协同、面上成网络”的产业集群架构。

    集群发展的根基不仅在于“产业基础”,也在于“制度供给”。

    近年来,开平市围绕大健康产业出台系列政策,包括《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开平优品”品牌培育实施方案》等,确立了“一核一园多区”空间发展布局。以翠山湖现代食品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专业园为载体,产业集群已形成从原料种植、精深加工到冷链物流的完整服务链。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开平全力将招商、配套、服务全流程打通,为产业发展营造优质生态。上游重点建设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赤水镇水仔口食品园等原料基地;中游加快公共加工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实施标准化改造和自动化升级;下游着力推动“开平优品”品牌建设,拓展电商渠道。

    走进健芝缘的生产基地,整齐排列的灵芝栽培车间格外引人注目,洁净的无土化管理体系清晰可见。作为全国首批实现灵芝无土工厂化种植的企业之一,健芝缘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开平大健康产业的成长轨迹。健芝缘董事长许为民表示:“开平在传统制造领域的多年积淀,让我们在设备改造、标准建设、产业配套等方面有了先发优势。我们企业之所以能实现从灵芝种植到孢子粉提取、再到产品销售的全链闭环,也是因为开平这片土壤给予了足够多的自由度和承载力。”

    在许为民看来,开平除大健康产业集群外,还具备多方面优势吸引企业投资。一方面,开平传统产业如五金卫浴、纺织、食品等发展成熟,有良好工业基础;另一方面,开平旅游资源丰富,可与大健康产业、当地传统文化等深度融合,创造“健康+旅游”的新业态。随着社会对精神文明和物质追求的提升,人们对旅游、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平的旅游资源与大健康产业联动发展的潜力巨大。

    罗塞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平在产业链完善、政策配套、资源整合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通车,开平与广深、港澳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为产业拓展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协同发力、多元驱动

    构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产业集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近年来,开平市围绕“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持续完善产业协同机制,在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不仅要有‘链’,更要让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高效联动、有机生长。”开平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平市正在加速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协同创新的框架。数据显示,近三年集群研发经费年均增速为15.46%,研发人员总数已达到1690人,占全体从业人员的11.64%。目前,集群内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8个,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化和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升。

    不仅如此,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协作也日益紧密。嘉士利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食品加工技术攻关,旭日蛋品联合广东省农科院推动优质蛋鸭选育与营养调控,马冈鹅预制菜园区则加快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牵牛生化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的甾体药物中间体生物催化合成技术,为生物医药板块注入了硬核科研支撑。与此同时,集群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三年内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达49项;发明专利年均增速超30%,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平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大健康产业数字化资源池,引入专业服务商对接企业改造需求,推动工业软件应用率稳步提升。2024年,企业“用云上平台”比例达15.94%,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18.84%。嘉士利率先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绿色发展理念亦在开平落地生根。为构建高附加值、低能耗的大健康生态体系,开平出台《低碳示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政策,引导企业从源头节能、过程减排到末端治理形成闭环机制。分布式光伏、集中供热、尾水处理、绿色包装等项目先后落地,健芝缘、广合腐乳等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嘉士利、康力食品则被评为省市级清洁生产企业。依托广东省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开平正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新高地。

    在“引进来、走出去”方面,开平也在积极打通对外发展通道,拓展产业“朋友圈”。政府搭建平台支持侨资企业返乡发展,组织嘉士利、可味巧克力等企业参加国际食品展,推动“开平优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集群企业不仅要能做,还要会讲、敢走出去。”开平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区域品牌博览会、推动镇级品牌创建,开平正在加快品牌体系构建,推动区域品牌集群化、国际化。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配套机制陆续建成,镇街服务中心、村社服务部的标准化覆盖,政企沟通更顺畅,政策落地更及时。

    补链强链待突破 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尽管开平大健康产业集群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短板与制约。产业链不够精深、龙头企业引领效应不足、品牌影响力和高端人才支撑力弱,是当前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

    “开平大健康产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型企业,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创新生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平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较少,像健芝缘、牵牛生化等虽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潜力,但尚未在全球市场拥有广泛影响力,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仍有限。

    同时,部分关键环节尚未有效打通,导致集群整体附加值偏低。“开平虽拥有像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这样的全球化配料企业,可为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提供胶原原料支撑,但这类原料的下游开发和场景化应用仍相对滞后。我们将鼓励本地企业围绕明胶、胶原蛋白肽等优质原料,深化延链补链,探索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推动传统保健品向现代健康消费领域转型升级。”开平市科工商务局负责人说。

    品牌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平大健康产业的市场拓展。“开平优品”区域品牌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缺乏现象级品牌支撑。嘉士利、广合腐乳等企业虽有历史积淀,但品牌焕新和新品开发节奏相对缓慢,整体品牌矩阵缺乏梯度和层次。加之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模式普及率低,营销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足,导致集群产品在高端市场中的可见度和辨识度偏弱。

    在人才方面,产业发展“天花板”也逐渐显现。开平大健康产业虽在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上有所突破,但技术、管理和市场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仍无法满足产业迭代的需要。“尤其是懂健康科技、精食品设计、擅品牌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明显。”开平市科工商务局负责人坦言,要真正推动开平大健康产业走向价值链高端,人才是绕不过去的“刚需”。

    针对这些问题,开平市已制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创新驱动、链条延伸、品牌引领”三大战略。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招商结构,引进研发平台、品牌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冷链物流、仓储配套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并通过“一企一策”、融资扶持、人才培训等手段,扶持本地企业做专做精。

    ★他山之石

    佛山以错位布局与链式协同

    跑出产业“加速度”

    作为制造业强市的代表,佛山近年来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上的突围,为广东地市级城市构建现代大健康产业体系提供了清晰样本。2024年,其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6%,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20个优质项目集中落地,呈现出总量跃升与结构优化并进的强劲态势。

    这一增长背后,是一套明确有效的产业组织逻辑。其一,在空间布局上,佛山坚持“全市统筹、片区错位”原则,五个区各展所长、差异化发力。

    其二,佛山以精准招商激活产业链生态。围绕重点细分赛道和链主企业,组建专业招商专班,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项目向“延链补链强链”方向集聚。

    其三,在创新体系建设上,佛山着力打造覆盖全流程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基础载体,构建起“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一体化链条,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此外,佛山还注重机制创新与组织联动,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协同体系。通过政产学研医多方联动,有效推动科技研发、临床需求与市场化路径的深度融合。

    佛山的发展经验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不仅在于资源投入和企业数量,更在于系统性思维下的组织能力和执行效率。其“错位布局、链式协同、机制支撑、生态服务”的产业策略,为开平构建高水平大健康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参照。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